新華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袁曄)中國環保部門的一位官員今天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準備通過立法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范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保護本國的生物遺傳資源。
國家環??偩肿匀簧鷳B保護司副司長王德輝說,根據國務院法制辦的意見,國家環保總局正與科技部合作,以推動中國《生物安全條例》的擬訂,未來還將制定國家生物安全法,和涉及外來物種入侵、遺傳資源保護等領域的國家級法律。
快速發展的現代生物技術正在使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如飼料、食品和醫藥)日趨廣泛地出現在人們身邊。在獲益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這些產品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可能產生的潛在的不良影響。
聯合國于2000年通過一個生物安全議定書,以使各國在最大限度降低生物技術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可能造成的風險的同時,盡可能從生物技術開發和應用中獲得最大的惠益。中國積極參與了議定書的談判并準備批準,同時還制訂了國家生物安全框架,組建了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但王德輝說,中國還缺乏一部對轉基因生物體的研究、實驗、環境釋放、商品化和越境轉移等各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的綜合性生物安全法規,影響了對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
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一份資料警告,一些國外公司可能鉆中國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統一的空子,一些轉基因活生物體及其產品將大量涌入國內,使中國成為“轉基因生物的試驗場”。而國內一些人士只看到轉基因生物可觀的經濟利益,沒有從國家利益和環境保護的長遠角度考慮生物安全問題。
資料也指出,由于中國在遺傳資源的取得、惠益分享和專利制度方面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使許多想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生物遺傳資源的外國公司感到無所適從,而有些公司卻通過種種方式無償竊取中國豐富的遺傳資源。
同樣,法律體系的不完善使中國成為全球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王德輝說,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外來物種入侵給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每年以數百億元計。
盡管中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種子法等在生物安全、遺傳資源保護等領域有不同程度的規定,但各部門分散立法不僅造成工作的重復或疏漏,許多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特色的法律條款都已不適應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