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轉基因專題 » 正文

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的是是非非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和貿易現狀

轉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特定生物體中,使其生物性態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以轉基因生物體直接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是一種毀譽參半的生物改良方法,它破壞植物自然“血統”,令植物具備某種原先沒有的特性,比如抗蟲性能,以達到擴大生產的目的。

1993年,首例轉基因煙草問世。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3000萬公頃,2000年大約為4500萬公頃,增長十分迅速。

美國是采用轉基因技術最多的國家。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轉基因改制的方法生產。美國允許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土豆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在美國播種。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和轉基因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擴大到200億元。1996年,當美國的第一批轉基因西紅柿被擺上市場的時候,美國食品醫藥管理局就規定這種西紅柿必須注上轉基因產品的標識,但是由于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同時也是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生產國,因此兩年以后,美國不再實施標識制度。由于美國轉基因農作物受到歐洲國家和美國本土市場的抵制,2000年美國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銳減了24%,轉基因棉花的種植面積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轉基因大豆比例則由1999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52%。2001年7月5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當年播種轉基因大豆達3330 萬公頃,占播種面積的68%。目前美國轉基因大豆的年產量達到5500多萬噸,接近其總產量的70%。

中國的轉基因研究和開發也有較大的進展。中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品種的轉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轉基因藥物、轉基因作物和農作物基因圖譜與新品種等方面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目前我國只有抗蟲棉、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數品種進入了商業化生產階段。我國的轉基因產品的檢測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經具備了對轉基因產品的檢測能力。

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的不同觀點和管理辦法

由于轉基因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生產,這項技術被指望解決全球60億人有12億人吃不飽的問題。目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在國際上尚無定論。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看法各異,出于公共健康安全的考慮,所以對轉基因產品須嚴加管理,各國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辦法。

對轉基因技術的兩種不同觀點

轉基因食品問世以來,其安全性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爭論非常激烈,基本上形成了贊同和反對的意見。但雙方均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根據,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對轉基因食品持贊同的觀點認為:

(1)轉基因技術可增加糧食生產、減少食品生產的投入,有助于解決世界范圍的糧食問題。

(2)轉基因農作物具有抗病蟲害的特性,可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

(3)轉基因技術可以通過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種,使食物更加可口。

(4)轉基因技術可準確地生產人類想要的動植物品種,克服傳統嫁接及雜交技術的不確定性,癌癥等頑癥的治療可望取得突破。

對轉基因食品持反對的觀點認為:

(1)轉基因技術使不同物種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學上的混亂。

(2)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問題,疾病可能有很長的潛伏期,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長期影響難以確定。

(3)某些人對轉基因食品存在過敏反應。

(4)轉基因食品的營養作用、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對環境的威脅等問題尚未得到證實或解決。

(5)一些實驗已經表明了轉基因食品的負面影響。

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措施

美國:由于美國是使用轉基因技術最廣泛的國家,因此對轉基因食品在生產、流通中不加以任何限制,對消費食物是否屬于轉基因種類不人為劃分,基因改造作物不必用標簽注明,反對在國際貿易中對轉基因食品施加貿易壁壘。

歐盟: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持謹慎態度,要求在歐盟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須加貼標簽,提醒消費者可能存在風險。強調世貿組織成員有權采取預防性措施,主張制定有關生物標簽的多邊規則。1997年,歐盟以安全為由禁止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使美國出口商每年蒙受約2億美元的損失。美國曾要求美國出口商向歐盟提供他們出口的玉米并非轉基因產品的證明,但歐盟只認自己的檢驗標準。1999年7月,歐盟環境部長們決定無限期延長對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禁令。2001年歐盟提出了一項提案,要求給所有轉基因食品貼上標簽,標明這種食品曾以某種形式使用過轉基因技術。

英國:支持發展生物科技,但在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況下,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大型連鎖超市和餐廳不得出售轉基因的玉米和大豆等食物,多數地方禁止學校和老人院的餐廳使用轉基因食品。1999年9月開始,飲食行業必須在菜單上標明食品里的轉基因成分,否則罰款5000英鎊。

俄羅斯:沒有明令禁止轉基因食品上市銷售,但要求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應在包裝上做出提醒性標記,讓消費者判斷是否購買,俄衛生部門對市場的轉基因食品進行檢查,沒有做提醒性標記的轉基因食品禁止銷售。

日本:持較為中立的態度,一方面對轉基因食品有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所顧慮,規定采用基因技術獲得的農作物及食品不能作為綠色食品。2000年4月,日本公布了30種轉基因食品目錄,主要包括轉基因豆類產品、玉米、馬鈴薯以及以上述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規定目錄中列明的品種必須加注標簽。

巴西:在查清轉基因食品及作物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之前,暫停生產轉基因大豆。

韓國:1999年底,通過食品衛生法的修正法案,宣布從2001年3月起,大豆和玉米等4種作物必須標明是否是轉基因農作物。韓國從2001年9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的大豆、玉米以及含有這些成分的食品要求加貼“轉基因”標識,并出具轉基因檢測證明。

泰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和其它食品的主要進口國,泰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心日益增強,在未經科學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之前,泰國禁止進口轉基因種子。

印度:印度政府正在研究對所有進口食品實施轉基因安全證書計劃,以確保食品有正確標識,保護消費者的健康。一旦計劃實施,則可在不違反WTO所作的關稅承諾的情況下,對所擔心的進口食品實施限制。印度政府擬要求所有進口商出具證明,證明其進口的食品是否含有轉基因的成分。印度有關部門表示支持對所有進口食品實施轉基因證書計劃。由于國際上轉基因大豆很普遍,而印度最大的進口食品是食用油,所以油菜籽和葵花籽將會成為對轉基因成分檢測的首要進口食品。

中國對轉基因食品進口的政策法規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措施

中國于2001年5月23日起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條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含義作了限定,并指定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根據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用于農業生產或者農產品加工的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主要包括:轉基因動植物(含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和微生物;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產品;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含有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產品成份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農藥、獸藥、肥料和添加劑等產品。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農業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危險或者潛在風險。條例規定,向中國出口農業轉基因生物,必須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相關批準文件,向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經檢疫合格后,方可向海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批準期限為270日,檢測轉基因成分的地點在中國。管理條例的實施不僅增加了進口手續,而且還強化了品質要求。從中國大豆進口用途來看,主要是用做加工原料,生產豆油、豆粕及其他各類大豆制品,可以說完全在人的食物鏈范圍之內,因此,其安全性要求較高。應該說管理條例是符合國際慣例的作法。中國通過一些明確的規定使進出口規范化,是為了保障貿易的正常進行。

實施細則及相關規定

今年1月,中國發布了條例的實施細則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條例》3個配套辦法,并于3月20日生效。《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條例》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標明身份,以便消費者可根據轉基因標識決定自己對有關農產品和其制成品的選擇,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首批要求標注的轉基因食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和番茄及其制成品。

3月11日,中國出臺了轉基因農產品臨時措施。農業部公布了中國針對轉基因農產品采取的臨時措施:向中國出口轉基因生物的境外公司可在申請安全證書的基礎上,持本國或第三國有關機構出具的安全評價有效文件,向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申請“臨時證明”,對審查合格者,農業部將在30天內發給“臨時證明”。進口商可持境外公司已取得的“臨時證明 " 辦理報檢手續,并按《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標識。臨時措施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其3個配套辦法并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改動,但臨時措施將審批時間由270 天縮短為30天。

目前正擬制定有關法律

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制定有關生物技術在農產品中應用的法律,以保護環境和人民身體的健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認為,必須以法律來確保我國許多領域的安全,包括農業、制藥業、貿易和環境等。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和有關的幾個部委一起起草這部法律,并計劃提交中國人大批準通過。這部法律將規定對生物技術進行定期的檢測,減少對生態的損害,并要求對大批量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進行風險評估,以保護人類的健康。這部法律還將包括對轉基因種子等進口品種進行檢測的條款。

中國轉基因進口規定與中美農產品貿易

中國轉基因進口規定對中美貿易的影響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配套辦法公布后,引起大豆出口國的美國的高度重視。自1994年起,美國大豆產量連年刷新其本國的紀錄,從當時大豆總產量的5924萬噸,上升到2001年的7955 萬噸,增幅達2000多萬噸。美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價值10億美元的大豆,其中70%屬轉基因產品。目前,中國年產大豆1500萬噸左右,年需求則為2100萬噸,近年來進口大豆保持了20%至30%的增速。

據海關統計,2001年1-6月中國大豆的進口比去年同期提高69.2%,達到597萬噸,其中3/4來自美國。可以說條例對中美大豆及農作物貿易的影響至關重要,條例的出臺,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

考慮到中國加入WTO后進口配額取消,進口關稅降低,中國將迎來大豆進口高峰。因此美國農業部長維尼曼在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后曾樂觀地指出,美國農民可以立即享受到中國加入WTO的好處。隨著中國降低關稅承諾的履行,今后每年美農業出口將增長20億美元。中國出臺《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美國大豆出口商不啻為當頭一棒。美國官方認為中國出臺的管理條例更多地是基于貿易保護,大大超出了保護消費者健康的范圍,是在制造規則障礙。中國政府要求轉基因產品出口商為其產品申請安全證書,證明對人體、動物和環境無害。美大豆出口商擔心申請不到安全證書,而且轉基因大豆的檢驗需要在進口大豆的目的地進行,而不是在出發地進行。由于大豆貨船是在中國進行檢驗,可能因為檢疫方面的事情而無法卸貨。因此當時美國與中國的大豆貿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目前許多國家,包括歐洲和亞洲國家都對轉基因食品標識作了規定。

3月份,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馬秀紅率領的由外經貿部、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組成的中方代表團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農業談判代表艾倫·約翰遜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轉基因農產品臨時措施一事在北京進行了磋商,其成果就是中國政府公布了轉基因產品進口的臨時措施,減少了審批程序,縮短了審批時間。臨時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

中國轉基因進口政策與WTO的規定不相悖

中國在加入WTO后,可以利用加入WTO協議來保護國內尚未準備好與國外同業競爭的行業和部門。在農業方面,中國目前把進口產品的目光放在轉基因食品上,并以這類產品“對消費者安全有影響” 為由,對該類產品的審理期為長達9個月以上;而這種新規定對于70%農作物均為轉基因的美國來說,不啻為當頭一棒。美國認為中國是為達到控制進口的目的。

美國對中國出臺的轉基因進口條例不滿,擬請求WTO專家小組仲裁。3月初,美國農業部副部長對媒介表示,針對中國對轉基因農產品進行管理,美國向WTO申訴是“一張大牌”,出不出要看時機。但WTO總干事穆爾曾明確表示,WTO并沒有規定不許對轉基因產品加以限制。WTO副總干事門多薩在中國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也表示,中國決定對轉基因農產品進口進行限制問題不僅是雙邊的問題,而且也牽涉到WTO模式的價值觀,特別是在農業談判中,有關衛生檢疫規則、環境問題等方面,有許多爭議,有非常嚴重的分歧,還沒有最終的答案。實際上,由于世界各國對轉基因農產品尚未達成共識,歐盟和日本與美國就此問題的爭端至今沒有定論,即使美國請求WTO專家小組仲裁,未必能夠勝算。所以美國目前更傾向與中國政府磋商。

  來源:國際經貿消息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