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羅云波
三聯生活周刊:為什么會出現談轉基因色變的現象?
羅云波:1998年時,英國的老鼠事件可以算作導火索,在發達國家出現轉基因排斥,不僅是安全考慮,有些已經上升到了宗教層面。特別是綠色和平組織,如果按照他們的理念,人類就應該在原始狀態生活,不需要任何的技術干預。另外是世界貿易格局影響,歐盟是美國轉基因食品的銷售國。其實,歐盟實際是很理智的,它知道,如果不接受轉基因技術,產品競爭力將越來越差。所以1998、1999年時,外界炒得沸沸揚揚,而我在英國考察發現,科學界的研究還是一如既往地進行著。在中國,老百姓的認識與西方國家不在一個水平上,很多人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在食品或農作物中加了個叫基因的東西。其實,我們吃的任何東西都是由成千上萬基因組成,傳統品種改良通過雜交,實際也是基因的交換,并且雜交是在染色體水平上的基因交換,雜交的育種過程要進行長時間篩選,而基因技術是定向改造生物,比雜交育種安全性高許多。
三聯生活周刊:那么,轉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
羅云波:從技術角度說,基因在隨機插入后,可能會影響被改造生物中以前可能不表達的基因,但這個可以通過安全性評價進行控制,現在國際上通行的評價原則是“實質等同性原則”,也就是把沒改變的性狀與原來物種的性狀進行比較。在遺傳操作中,基因轉進去沒有無法判斷,以前利用標記基因,也就是用一種“抗抗生素基因”,在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長沒長出來就可以證明基因轉入是否成功。國外很多人擔心如果吃了轉入這種基因的食物,對藥物抗生素就會有影響。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專門做了大量嚴格試驗,結論是不會產生影響。其實,這種基因僅是在篩選時起作用,可以肯定的是,轉基因技術以后會越來越可控。
三聯生活周刊:目前大家的飲食中哪些可能含有轉基因?
羅云波:中國批準的只有幾例,并且規定,什么地區開發的就在什么地區賣,像武漢的轉基因番茄、北京的轉基因甜椒(青椒)。中國自己的雖然很少,但國外的多,我們現在吃的色拉油絕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的。而美國市場上,轉基因食品有近萬種,英國有7000多種,轉基因大豆的相關物品非常多,甚至像冰激凌這類產品中都含有轉基因,現在是想分都分不開了。
三聯生活周刊:對國家而言,發展轉基因有什么意義?
羅云波:最重要的是國家糧食安全問題,2010~2020年,世界人口增長還會有更大突破,糧食的壓力依舊很大。中國以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這已經是一個奇跡。但一段時期內,人口增長,耕地減少,現有耕地地力還在不斷惡化。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了,實際并沒有這么樂觀。我們國家糧食貯藏技術并不很好,糧食的緩沖能力很弱。在與周邊國家關系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購買糧食把自己的土地養起來,但一定要有基因技術做保障。另外,基因技術帶來的高利潤、高品質的國外產品會輕易摧毀我們自己的系統,現在各食品油生產廠家都在排隊等著買美國的大豆,這就是WTO,要增強競爭力,不靠生物技術不可能。
三聯生活周刊:轉基因標識問題您怎么看?
羅云波:標識僅僅是尊重知情權,標識制度包括建機構、確定標準、培養隊伍和人才,都需要一個過程,而臨時標準是我在今年四五月份才起草的,所以具體標識什么樣其實至今可能還并不存在。從國家而言,標識可以對國外進來的農作物形成一個緩沖。我相信,不遠的將來,轉基因標識也許就會成為金字招牌。(羅云波: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效食品學院院長聯誼會會長、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