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際消費者聯合會確定的主題為“轉基因食品安全”,而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主題為“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并把轉基因食品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轉基因食品離每個中國人越來越近,它對消費者究竟有什么影響?
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轉基因這個名詞還比較陌生。但它已經與我們不期而遇,走進了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天所食用的奶粉、豆漿、方便面、色拉油等,都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
“什么,我們每天都在吃轉基因食品?那以后豆漿還能喝嗎,奶粉還能吃嗎?”在稍微了解一些轉基因食品知識以后,不少家庭主婦有點吃驚。的確,去年年底的那場沸沸揚揚的轉基因風波,曾經引發了一些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慌。但是,如果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人們完全可以平靜地對待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作物席卷全球2002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創下了歷史新高。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面積達5867萬公頃。目前,全球已有16個國家的600萬農民以種植轉基因作物為生,其中美國仍是頭號轉基因作物大國,其種植面積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66%,據估計有60%的加工食品為轉基因食品。阿根廷和加拿大也是轉基因作物生產大國。
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有6種轉基因植物已被批準商品化,進入市場的轉基因食品有柿子椒和西紅柿。但我國最主要的轉基因作物是棉花,除了偶爾用棉籽榨油,一般并不作為食品。2002年,我國轉基因棉花達到150萬公頃,已經占到棉花產量的1/3。
自1996年美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以后,轉基因食品以驚人的速度向全球擴散。轉基因革新與技術在保證農業的穩產高產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潛力。這對于一些面臨食品嚴重短缺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意義非同一般。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教授說,我國發展轉基因食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國家糧食安全考慮。轉基因作物具有抗旱、抗雜草、抗蟲、抗病毒、高產等特性。國家“863”計劃農業生物技術項目,包括了水稻、棉花、轉基因植物、農業微生物、動物生物技術等領域,轉基因技術對農業生產品質改良都有重大意義。
轉基因食品安全懸念雖然轉基因作物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成功推廣,但不時有科學家對轉基因生物提出質疑。他們提醒人注意,大量應用轉基因生物會不會破壞生物多樣性,甚至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傷害。
最近幾年,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學爭議一直沒有停止。最開始是1999年的轉基因馬鈴薯事件,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公布的實驗結果說:用含有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養老鼠,引起了老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一實驗結果立即引起轟動,導致了世界范圍的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懷疑。
隨后爭議事件接踵而至:1999年美國斑蝶事件,1999年加拿大轉基因油菜事件,2001年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轉基因食品的DNA在人體內殘留的實驗……
中國科學院的《科學新聞》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將轉基因食物可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總結為3點:某些毒素可引起人類急、慢性中毒;某些轉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過敏反應;轉基因產品營養成分變化,使人的營養結構失衡。
國內有科學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表示樂觀。他們認為,十幾年來,轉基因產品在一些國家,特別是在美洲一些國家一直公開銷售,至今尚未發現這些產品對人體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基本上已經過了十分嚴格的安全性審查,可以認為安全。
但是,這些說法都是一家之言,國際科學界至今還沒有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達成共識。至少在目前,這一問題仍有巨大的懸念。因為沒有科學家能夠說清楚,轉基因食品在50年乃至上百年時間里對于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
各國陸續標識轉基因食品
正是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國際上普遍采取了謹慎對待的態度。2001年由11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明確規定,必須對轉基因產品進行安全評價,在轉基因產品越境轉移時,應當征求進口國的同意,并進行標識。
歐洲是最早為轉基因食品采取標識制度的地區。2001年11月28日,歐盟15國制定出了新的轉基因食品法規。根據新法規,凡含有0.9%以上轉基因DNA或蛋白質的農作物或食品,在市場銷售時,必須帶貼“GMO”(轉基因)字樣的標簽。
2000年,拉美的墨西哥和巴西就通過了對轉基因生物的標識法。2001年,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斯里蘭卡也相繼頒布了自己的標識法規。
我國政府也于2002年3月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法規,加強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并要求對列入目錄的轉基因生物進行標識。
什么是轉基因食品
通過生物技術,科學家可以把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后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例如,北極魚的體內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于是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西紅柿里,于是就制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像這種西紅柿一樣,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轉基因煙草)在美國成功培植。1993年,轉基因延熟西紅柿在美國成為世界首例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作物。迄今為止,轉基因牛羊、魚蝦、糧食、蔬菜、水果在國際上均有培育并已投入食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