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大豆、大豆油等產品,必須標注醒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志,未標注或不按規定標注的不得進出口或銷售。這一規定自去年3月20日實行至今,在上海市場把轉基因標志標上產品包裝的只有1個品牌的1種產品。
國內實施標志管理的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有17個農產品,直接進入零售市場的有大豆、大豆粉、大豆油,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籽油和鮮番茄、番茄醬等9個。其中,較
受市民關注的是大豆油、玉米油。
這幾天,記者在超市里看到烹調油、調和油、色拉油等10多個品牌的食用油,只有1種5升裝烹調油標志了“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
一家大超市的業務主管說,有幾家廠曾把轉基因標志貼上產品,但標志不久就不見蹤影了。一名銷售商說,有些生產商是怕冒產品滯銷的風險。他說,有些專家在傳媒上質疑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消息傳開,轉基因大豆銷勢由暢趨滯。
今年4月,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按規定在家用小包裝及20升大包裝上貼上了轉基因標志。該公司對自己的產品品質有信心,因為同類產品在日本很受歡迎。
中國大豆基本上都是非轉基因的,本市一家生產食用油的主力企業最近采購的部分原料油含轉基因成分,曾多次把產品送樣檢測,未發現轉基因成分,估計近日可獲準貼上“本產品為轉基因大豆加工制成,但本產品中已不再含轉基因成分”
的標志上市。據說,上海地區銷售的食用油在本月中旬都將貼上各自的標志。
轉基因標志的實施,會不會讓轉基因食品面臨轉折?一名做市場調查的先生表示,一時還說不準。不過看看海外市場的態勢,還真讓一些轉基因食品銷售商慌了神。
有關人士認為,對于轉基因的標志問題已達成共識,包括我國在內的113個國家在加拿大簽署的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中明確規定,消費者有對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轉基因產品不應再躲躲閃閃了,要讓市民明明白白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