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轉基因專題 » 正文

專家論辯:轉基因技術是不是一種進步?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圓桌論壇到會專家:

  錢迎倩: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原中科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局長、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

  李寧:中國農業大學長江計劃特聘教授

  夏友富:對外經貿大學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

  丁世和: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助理、消費指導部主任

  吳建繁:北京市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辦公室主任

  施鵬翔:綠色和平組織生物安全項目主任

  ■轉基因技術是不是一種進步

  ■發展轉基因技術是否有環境和生態的風險

  ■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怎樣落實

  “轉基因”一詞今年出現的頻率相當高,7月至8月,北京市農業局對市場的大豆類轉基因食品進行執法檢查,強制實施標識制度,更把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關注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們可以看到,轉基因食品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公眾的生活。

  但是,公眾對“轉基因”也存在一大堆問號。9月10日下午,一個題為“轉基因食品與公眾權利”的小型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都是來自各個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見仁見智,暢所欲言,有些看法十分一致,也有不同的意見在這里碰撞、交鋒。

  ■一致的共識———轉基因技術是一種進步

  錢迎倩:有報道說我是轉基因食品的最大的堅決反對派,這是誤導。其實我基本上是(轉基因食品的)接受者。據今年6月1日的《參考消息》報道,國外有一個報告,是調查了一百多位各級科學人員后得出的,這個報告代表了美國的科協也代表了英國的皇家學會。該報告說第一轉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從1995年投放市場以來,還沒有因為吃轉基因食品有不良反應的報告。但是這個報告接著就提出警告說,這并不保證越來越多的食品經過基因改造、具備新的特點以后,全都是安全的,因此,今后還需要進行更有力的安全性的測試。這是第二個觀點。

  第三就是管理者必須要堵住漏洞,加強監督,增加透明度,擴大對環境的檢查。第四還必須繼續研究,以便不斷制定與科學技術同步發展的措施以加強管理。

  李寧:在自然界,基因的突變和交流是廣泛存在的,這是進化的動因,也是進化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很多的野生物種之間基因的交流就導致我們這樣一個多種多樣的世界。我們說的轉基因是指人為的轉基因。1981年轉基因動物成功,轉基因農作物成功是1983年。

  轉基因目前已有非常多的成果,轉基因魚已經可以達到產業化,這是我們中國科學家研究的。但是因為科學界對此持非常謹慎的態度,所以轉基因動物在任何國家都還在實驗室里。

  轉基因技術對于全世界的農業來說,效益非常好。任何國家的農民都很辛苦,如果作物可以通過技術來改變,是最值得欣喜的。所以今年世界范圍內轉基因作物種植地有5700萬公頃。

  美國的大豆、油菜、棉花轉基因的占了70%多,玉米也占了50%多。

  夏友富:我總體上贊成國家應該大力支持我們轉基因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戰略和長遠上應該支持轉基因技術和產品的發展,轉基因在將來是比較有前途的產業。但是在重視轉基因技術產品的同時必須重視生物安全技術的開發。現在有人已經提出生物恐怖主義的概念,“9·11”以后美國就搞了一個生物反恐立法,所以轉基因技術對我們國家生物安全的影響非常大。萬一有邪惡的科學家利用轉基因物種來暗算我們怎么辦?這個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丁世和:轉基因食品是新事物,任何人對新東西都會有疑惑,我覺得這是正常的。我個人擁護轉基因食品,因為轉基因食品的好處是確確實實的。安南說它是人類農業發展史上一次藍色的革命,哪個國家在這種新技術上落后,這個國家的農業將來就會落后。

  消協的態度就是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在知情的前提下選擇。國際消聯也是這個態度,要讓老百姓知道這是轉基因食品,但是否選擇它,權利在老百姓。國際消費者協會是聯合國食品標準制定機構,7月3日頒布了嚴格管制轉基因食品的三個標準,就是說轉基因食品這項新技術各國都很關注,但對負面作用也很謹慎。

  ■爭論的焦點———推廣轉基因物種是否有環境和生態的風險

  錢迎倩:現在科學家的分歧并不是應否發展轉基因技術,而是集中在轉基因技術對生態、環境是否會產生影響,至今仍然爭論激烈。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已經有不少轉基因物種影響環境、污染環境的實例。加拿大種植了轉基因抗除草劑的油菜,1998年的時候,在加拿大一些地區的很多田塊里已發現油菜帶有轉基因的性狀,這是基因漂移所造成的結果。1999年又發現了能抗多種除草劑的轉基因油菜。這說明轉基因食品上,基因漂移經常發生,特別是在同一物種的不同品種間。這會影響生物多樣性。

  更為嚴重的是墨西哥玉米的問題。大家知道各種作物都有起源中心,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為避免轉基因玉米污染墨西哥的起源地,影響整個玉米的遺傳慣性,所以墨西哥政府規定在墨西哥是不種轉基因玉米的。但是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美國轉基因玉米到了墨西哥,數量還不少,有的是作為救濟物資進口的。2001年據英國的《nature》報道,墨西哥很偏僻的兩個州原有豐富的玉米遺傳多樣性品種,在這兩個州里有22個地區的玉米發現了有轉基因成分,后來證明它們的基因污染比例達到了35%,對它們的遺傳多樣性是非常大的破壞。

  我們可以把轉基因的農作物看成是一種外來物種,因為自然界本來不存在這個轉基因物種。我本人認為轉基因的農作物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放進大自然進行產業化以后,就有可能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很大的影響。有科學家發現,轉基因的某些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分泌出有毒的多蛋白,而這種多蛋白可以和土壤結合起來,在特殊的情況下這種多蛋白的毒性可以保持200多年。大家知道土壤生態系統現在是研究最不清楚的,土壤生態系統遠遠沒有被人們認識。這些毒素對于整個土壤的影響是怎么樣的,我覺得需要長期的觀察。

  另外這些轉基因作物本身可能因為基因漂移成為雜草,或者影響野生植物而成為超級雜草,而這種超級雜草不是一般的除草劑能除掉的,這對環境是很大的影響。近年由于我們重視綠化,引進雜草的數量很多,這在將來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生態效應不是短期內可以看到,有的生態效應長達40年以后才發現,再消滅已經不可能了。比如水葫蘆是20世紀初引進的,當大家認識到它的危害時,每年打撈水葫蘆最少花費一個億,甚至多達五億。

  但是現在水葫蘆的問題還是非常撓頭,很難解決。而且我國現有的法規中還沒有針對草的管理辦法。

  所以從安全化的角度要注意這個問題,我不反對發展轉基因食品農作物,但是我覺得要非常重視生物安全。

  李寧: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和生產的安全性是我們對轉基因物品最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可回避的,這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因為沒有一項技術沒有問題,直到今天我們的飛機、汽車天天都在變,我們天天在用的計算機變得更快,芯片半年更新一代。問題永遠會存在,最關鍵的是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人類在對一項技術和文明進行取舍的時候,總是將它的效益和帶來的風險進行比較。當發現效益比潛在的危險要大得多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來益處的東西。工業是這樣、汽車是這樣,原子能、核能的利用都是這樣,難道汽車沒有危險嗎?

  但是我覺得技術雖然要積極地發展,科學上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我也非常同意錢先生說的,對產業化還是要慎重,要嚴格地進行管理。

  施鵬翔:在媒體的討論中綠色和平組織經常以反對派出現,其實我們不反對基因技術本身。我們對轉基因的關注是它對環境、對生態還有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如果科學家在研究室里去發展轉基因技術,去完善它,我們不反對。但如果轉基因釋放到環境中,會對環境有一定的風險,會對人體健康有風險,我們就要對這種可能性提出警告。另外我們要告知消費者,讓他們有權在吃轉基因食品還是非轉基因食品之間作出選擇。

  我們傾向于采用預防原則,其中特別需要提出的是,轉基因產品是否像其他產品一樣,一旦釋放會大量繁殖。這個過程我們很難控制,如果出現問題,我們也很難去做一個補救。預防原則已有一個國際的法理基礎。在1992年《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里已提到為了保護環境,各國應按照本國的能力,廣泛適用預防措施。

  ■公眾關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李寧:我國轉基因管理的嚴格超乎一般,科學家在這方面所做的勞動非常巨大,轉基因食品的檢驗指標比我們現在普通產品安全性指標多得多。轉基因食品在我國沒有經過三年的檢驗就不可以上市,所以我敢說,消費者可以放心地食用,沒有問題,那都是過了很多關才放到市場上。

  吳建繁:在我國,轉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是非常嚴格的,要經過六個環節才能進入市場。

  政府在這方面是非常負責任的,不會把一個有危險性的東西推向市場,推向生態。所有轉基因的目錄是由國務院條例規定的,農業部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目前公布了五大類,包括大豆、番茄、油菜、棉花、玉米。對這些已經公布的,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農業部相關法規進行操作和嚴格管理。

  施鵬翔: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我在這里就不詳細地討論,但我們的立場是認為這個安全性沒有定論。所以我們不會說它是絕對安全的,也不會說它是絕對不安全的。在這個情況下,我們認為消費者需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如果我們認為是絕對不安全的時候,我們采取的措施應該是把它從市場上取消。如果我們證明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時候,可能會考慮是否要把這個標識拿走。但是現在的狀況是還沒有公認,我們應該給消費者這樣一個權益。

  在歷史上,一些新技術和新產品剛出現的時候大家都對它很樂觀,抱有很大的期望,但過了十年、十五年后我們卻發現要禁止它的使用。目前為止還不能證明轉基因食品與傳統產品是同樣的安全,大豆有五千年的歷史,我們有五千年的時間證明傳統大豆是安全的,但是我們現在不能證明轉基因大豆是絕對安全的,還需要更多的驗證。可能我們現存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完全有把握做好轉基因產品的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方面的評價。

  最著名的例子是2000年10月份的時候美國三百種玉米發現混入了轉基因玉米,美國不批準人食用。至于這些玉米如何進入到人類食物鏈中現在還是一個謎。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保證所有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以至于我們可以呼吁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

  ■專家聚焦———轉基因產品對農民是否有益

  夏有富:我認為應該全面考慮轉基因技術帶給我們的利益問題,要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要考慮三農問題,也要考慮少數民族權利問題。因為進入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談判,爭論得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傳統知識和技術被人家拿走了,美國孟山都公司把我們的大豆種子拿走,在101個國家申請專利,那么我們怎么辦?印度的香米都被美國弄過去申請專利,造成印度自己不能再種,這很麻煩。

  大豆涉及到4600萬農民的利益,全世界種大豆的黃金地帶是中國的東北,那里最適合種大豆,種其他都不如大豆長得好。但現在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和轉基因大豆進口國,2001年進口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轉基因大豆,今年1到7月份,我們進口了1226萬噸,其中轉基因大豆858萬噸。

  大豆在農產品中是世界上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有四萬種食品是大豆制品,可以搞環保,搞紡織品,搞軍事工業、醫藥工業、包裝工業,現在已有了大豆服裝。所以美國有大豆戰略,巴西有大豆戰略。我國雖有大豆的振興計劃,今年兩千萬畝的資金還沒有落實,而且今年大豆要突破1500萬噸的進口量。

  所以并不是靠轉基因就可以解決三農問題,并不是靠轉基因就能把傳統農民改造成現代農民,未來農民對轉基因公司的依附問題怎么解決?如果國外的轉基因技術大量進來,我們可能會全軍覆沒,我們這些院士們要成為孟山都的高級打工仔。

  施鵬翔:對消費者來說,轉基因食品不是更便宜、更好吃,也不是更有營養,我們希望把這個問題提升到不僅僅是消費者個人利益的問題,還有我們農民的問題,還有中國作為大豆原產地的問題。因為一旦發生轉基因污染,不單單是影響到中國作為大豆故鄉,還影響到全球農業的資源問題。現在大豆是幾千萬農民賴以為生的作物,如果支持非轉基因大豆,一方面是對消費者更有保障,對健康更有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的農民的支持。

  李寧:在中國,轉基因抗蟲棉的使用,降低了80%的農藥量,使得近一百萬的農民獲得了益處。而且轉基因技術本身使農業的概念有所轉變,通過轉基因動植物生產一些高附加值的食品、藥品,使得農業過程變成一個工業過程。我國的國情和有限的土地決定了我們必須要使用高技術。

  ■最大的懸念———怎樣落實公眾知情權和選擇權

  丁世和:轉基因食品的公眾權利,起碼涉及三個權利,一是安全權,一是知情權,一是選擇權。

  標識制度是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我們周邊的國家基本都是標識制度。標識的目的是對轉基因食品實施科學的管理,以便消費者進行鑒別和選擇,并規范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無論轉基因食品是否有毛病,就是應該標識。所以第一,我們的態度是非常贊成、支持標識制度,買與不買由消費者自己決定。

  第二,標識制度是要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這個標識制度告訴消費者的是“這是轉基因食品”,不是告訴你“警惕、小心這是轉基因食品”,如果是這樣的話,國家為什么還允許在市場上出售呢?

  吳建繁:國務院在2001年發布管理轉基因食品的條例,2002年3月20日農業部又出了三個配套的法規。這幾個配套的法規出臺后,我們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就進入了一個比較正規的軌道,比較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我們才開始真正地進入科學的管理。

  今年3月13日我們開了全市轉基因產品的執法檢查大會,向所有的商家和企業公布,我們要到市場抽查,凡是轉基因產品沒有標識的,都應到主管部門申請進行標識。4月份國家的行業標準出來了,所以前期的抽取樣本都是按照國家推薦的標準抽取的。

  現在通過上市執法的監督檢查,還有北京市十八個區縣都對超市豆油為主的產品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發現90%以上的都標識了。個別沒有標識,有幾種情況。一是對產品是否用了轉基因原料并不清楚,二是不屬于我們抽檢的品牌,這樣的豆油我們會按國家推薦的行業標準抽取樣本,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是轉基因的,就要求進行標識申請,甚至要進行處罰。對標識的產品,今后也要加大市場的抽樣力度,監查標識情況是否符合批準標識規范化的標注方法,這正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目前批準進口轉基因產品的90%是大豆油,轉基因的玉米和番茄幾乎就沒有批準進口過。

  像我們擔心的轉基因大豆種子是沒有批的,現在批的都是用于加工原料的,但不可以做種子,審批過程中農業部是嚴格控制的。一旦批準了轉基因番茄、玉米或者其他的轉基因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我們會進行跟蹤,我們會嚴格按照國務院的條例落實消費者的知情權,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

  下一步如何落實消費者知情權的問題,我們最近和北京熱線做了一期轉基因的節目,熱線非常火爆,很多消費者很感興趣。我們也在搜集一些信息,準備下一步在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上下工夫,比如出一些小的宣傳冊和卡,舉辦相關的培訓。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