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點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秋末和春初氣候驟變時多發,傳染源是病豬和帶菌豬,通過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而傳播,也可以通過配種傳播。該菌能使各年齡、性別、品種的豬感染而發病,以2-5月齡豬最易發生。在不良氣候條件或在運輸之后,更容易引起流行。
臨床癥狀
最急性豬發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一般表現為體溫突然升高,達41-42℃,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呼吸困難、張口伸舌、咳嗽氣喘、流鼻涕、呈犬坐式呼吸,尿呈黃紅色,臨死前口、鼻流出大量帶有泡沫狀血樣粘性分泌物,少數發病3-5天衰竭而死,大多數耐過不死者雙側耳朵、胸腹部和四肢皮膚出現紫色血斑,繼而全身皮膚出現紫斑。
剖檢病變
主要病變為:鼻腔、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帶有泡沫狀血樣粘性滲出液;肺門淋巴結腫大、充血;雙側肺心葉與尖葉有胰樣性變,急性炎癥有廣泛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胸膜粗糙,甚至整個肺與胸膜粘連;肝、脾腫大出血;小腸臌氣,腸腔中有淡黃色稀糞。
藥敏試驗
分離病原菌接種到血瓊脂平板進行藥敏試驗,發現對恩諾沙星、氟甲砜霉素、頭孢菌素類高敏,對慶大霉素、新霉素低敏,對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不敏感。
綜合防制措施
1 對出現有臨床癥狀的病豬進行隔離觀察、飼養和防治,應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菌株高度敏感的藥物防治。病死豬均須經嚴格消毒后運到指定的地點進行處理。
2 對全場豬舍、豬體、食槽、用具和場地用0.4%過氧乙酸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每天1次,連續7天。
3 對未發病的豬只用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劑滅活菌苗進行緊急免疫注射。
4 平時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衛生減少有害氣體對豬只呼吸系統的損害,調整適當的飼養密度,氣候驟變時注意圈舍的保暖和通風等措施是控制和預防本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5 在本病的多發季節,提前做好常規預防是控制本病發生的主要手段。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或氟甲砜霉素,一般連用3-5天,每隔10天再用藥一遍。但不能長期使用同一種抗生素,以免產生抗藥性。
6 用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劑滅活菌苗進行定期預防注射,對本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值得推廣應用,但應選用與當地菌株血清型相符的菌苗,否則效果不佳。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秋末和春初氣候驟變時多發,傳染源是病豬和帶菌豬,通過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而傳播,也可以通過配種傳播。該菌能使各年齡、性別、品種的豬感染而發病,以2-5月齡豬最易發生。在不良氣候條件或在運輸之后,更容易引起流行。
臨床癥狀
最急性豬發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一般表現為體溫突然升高,達41-42℃,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呼吸困難、張口伸舌、咳嗽氣喘、流鼻涕、呈犬坐式呼吸,尿呈黃紅色,臨死前口、鼻流出大量帶有泡沫狀血樣粘性分泌物,少數發病3-5天衰竭而死,大多數耐過不死者雙側耳朵、胸腹部和四肢皮膚出現紫色血斑,繼而全身皮膚出現紫斑。
剖檢病變
主要病變為:鼻腔、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帶有泡沫狀血樣粘性滲出液;肺門淋巴結腫大、充血;雙側肺心葉與尖葉有胰樣性變,急性炎癥有廣泛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胸膜粗糙,甚至整個肺與胸膜粘連;肝、脾腫大出血;小腸臌氣,腸腔中有淡黃色稀糞。
藥敏試驗
分離病原菌接種到血瓊脂平板進行藥敏試驗,發現對恩諾沙星、氟甲砜霉素、頭孢菌素類高敏,對慶大霉素、新霉素低敏,對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不敏感。
綜合防制措施
1 對出現有臨床癥狀的病豬進行隔離觀察、飼養和防治,應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菌株高度敏感的藥物防治。病死豬均須經嚴格消毒后運到指定的地點進行處理。
2 對全場豬舍、豬體、食槽、用具和場地用0.4%過氧乙酸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每天1次,連續7天。
3 對未發病的豬只用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劑滅活菌苗進行緊急免疫注射。
4 平時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衛生減少有害氣體對豬只呼吸系統的損害,調整適當的飼養密度,氣候驟變時注意圈舍的保暖和通風等措施是控制和預防本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5 在本病的多發季節,提前做好常規預防是控制本病發生的主要手段。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或氟甲砜霉素,一般連用3-5天,每隔10天再用藥一遍。但不能長期使用同一種抗生素,以免產生抗藥性。
6 用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劑滅活菌苗進行定期預防注射,對本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值得推廣應用,但應選用與當地菌株血清型相符的菌苗,否則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