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可謂“生不逢時”。近些年來,隨著瘋牛病、“二惡英”污染、口蹄疫、禽流感等一連串事件的出現,各國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空前提高。在對轉基因食品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許多人對它產生本能的偏見以至于排斥實屬正常。不過,對轉基因食品“談虎色變”卻大可不必。
轉基因食品是一種通過基因技術加入了外來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比如,北極魚類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到西紅柿里,于是就制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
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物1993年投放美國市場后的10多年來,美國2億多消費者食用的轉基因食品已增加到近4000種,至今沒有發生過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事件。反觀一些非轉基因食品,其安全記錄并非盡如人意。由于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傳統作物的食品卻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盡管如此,不少國家的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依然疑慮重重。調查顯示,70%的歐洲人不想吃轉基因食品。加拿大最近進行的調查也表明,92%的國民仍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危害表示擔憂。
許多人擔心,吃了轉基因食品之后,動植物的基因會轉移到人體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幾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論基因來源如何,構成基因的遺傳物質DNA在進入人體后,都會被酶分解,不會將外來遺傳信息帶到人的基因組中。專家認為,由于轉基因食物在投入市場前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因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人們還害怕轉基因食品會對生態產生破壞。比如說,轉基因作物中的外源性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劑、抗病和抗蟲等基因,可能會隨花粉轉移到鄰近野生作物中,使自然界出現抗逆性較強的雜草;同時,抗蟲轉基因不僅可能殺滅益蟲,還會使害蟲的抗藥性更強,變得更加難以殺滅。但許多科學家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尖端生物新技術,在提高糧食產量、減少農藥使用、生產含有更多營養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有巨大潛力。如今,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其耐旱、抗寒、耐鹽堿、抗病等諸多特性都超過普通作物。
正因為如此,各國目前都在抓緊進行轉基因技術的研究開發,轉基因作物正在全球范圍內逐步普及。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機構統計,200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比2003年增加了20%。目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過5萬公頃的國家有14個,其中72%的轉基因產品集中在美國。轉基因產品約占美國農業和食品出口的35%,年出口價值約為120億美元。可以說,轉基因正悄然引發一場“農業革命”,那些動手早的國家無疑會處于領先位置。
發展轉基因技術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一些專家指出,對轉基因食品的擔憂固然需要正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對生態的影響等也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更應該以科學和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轉基因食品,而不是一味害怕,簡單說“不”。從長遠來看,對一種新技術采取極端姿態并不明智,而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轉基因技術領域存在的問題,使這種新技術更大限度地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