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環保組織綠色和平4月1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稱他們在湖北地區發現了未經批準種植的轉基因水稻,并污染了大米市場,很可能流入湖北以外的省市。他們認為,非法種植的轉基因水稻并沒有通過農業部的安全試驗,會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生態環境。
據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劉海英介紹,“綠和”有關工作人員自今年2月起,4次到湖北進行實地調查和采樣。結果發現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松滋市已經在銷售和種植一種名叫“抗蟲汕優63”的種子,部分地區達兩年之久。他們把從種子市場、農民和大米市場采集的樣本送到德國權威檢測機構基因時代公司檢測。結果顯示有些樣本為轉基因品種,含有一種名叫Bt的毒蛋白基因。他們擔心這種可使水稻抵抗螟蟲的基因可能會引起一些致敏反應及其他健康風險。他們提出:“蟲都不吃,人怎么可以吃呢?”
劉海英表示所有銷售這種轉基因水稻種子的證據和線索都指向華中農大,據他們了解,該?!皬垎l院士等科學家正在研究和實驗含有毒蛋白的轉基因水稻。”她說:“我們有理由懷疑華中農大就是污染源頭?!?
為此,記者緊急致電張啟發院士,但張沒在,他的助手吳先生回答了我們的問題。
他首先表示,張啟發院士及華中農大從未賣過綠和所說的種子,并糾正:“Bt基因不能等同于Bt毒蛋白,Bt基因僅在受到昆蟲取食時會產生殺蟲蛋白,而種子本身不會產生殺蟲蛋白。有無毒性取決于環境條件和取食對象。能殺死螟蟲,并不意味著對人體有害。”
吳先生詳細解釋了其中的科學道理。首先,所謂Bt基因就是帶有蘇云金芽孢桿菌(Bt)的殺蟲蛋白基因,其殺蟲機理為,由于螟蟲的腸內環境是堿性的,與Bt基因作用后會產生原毒素,而產生毒殺作用。而哺乳動物的胃液為強酸性,腸胃中也不存在與Bt毒素結合的受體,當Bt蛋白進入到哺乳動物腸胃中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幾秒鐘之內就能全部降解。
此外,Bt基因表達的毒蛋白在60攝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鐘就可以變得無毒,我們在食用大米時一般都要經過高溫蒸煮,所以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吳先生說,帶有Bt基因的水稻對人類無毒的第三個原因是,Bt基因毒蛋白其實只能叫蛋白,蘇云金芽孢桿菌在世界上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國內外對其殺蟲機理進行了比較透徹的研究,迄今沒有發現對螟蟲類以外的生物有致毒現象。因此,只對螟蟲才是名副其實的毒蛋白,對哺乳動物、鳥、魚以及非目標昆蟲均無害,而且由于很容易被降解,也不會給土壤等帶來污染。
據了解,美國多年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抗蟲的玉米和棉花,并未出現過一例人畜中毒報道。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地食用Bt轉基因抗蟲作物生產的食品。
吳先生介紹,我們國家的生物技術比較落后,但轉基因水稻的研究是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很希望能通過產業化為人民造福。綠色和平的這種做法極有可能阻礙中國先進技術的推廣。
水稻生長中最大的敵人是螟蟲,目前最好的殺蟲劑是德國拜爾公司生產的銳凈特。據他們統計,Bt轉基因水稻可以讓農民省掉每畝80元的殺蟲劑投入,約占總投入的四分之一。農民們都期待著能早日種上這種轉基因水稻。
吳先生還透露,他們的轉基因水稻安全試驗等已經做完。目前,正在進行區域適應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