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國《獨立報》披露的轉基因食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報告引起了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這份報告顯示,吃了轉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腎臟中會出現異常。“孟山都老鼠”揭示出來的健康問題,使更多的人懷疑食用轉基因原料制成的食品是否安全,由此再一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在我國出現的轉基因食品主要為轉基因大豆、棉花等原料食品及其副制品。這次“孟山都老鼠”警示的轉基因食品問題,更加加大了人們對轉基因食物安全性的思考,雖然轉基因農產品可以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但由此看來,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所帶來的風險還是存在的。在生活中,一些轉基因食品已經出現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在人們品嘗食品美味的同時,相關食品安全部門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需要慎重對待和嚴格管理。
目前,有關部門圍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69%的受訪者表示更信任傳統食品,僅有5.2%的受訪者承認自己信任轉基因食品,還有25.8%的人表示“無所謂”,其中,有55%的市民表示,可能或者一定不會讓家中16歲以下的小孩吃到轉基因食品,顯示出市民擔心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帶來健康風險,更不愿意家里的小孩冒這個風險。
基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消費者應有明確的知情權,讓消費者能夠判斷哪些是轉基因食品,吃與不吃,由消費者自己來決定。目前,我國農業部對轉基因生物標識有了明確的管理辦法,要求對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種子及蕃茄等五大類17種農業原材料及其直接加工品做出標識。在這方面,我國食用油行業做得非常突出,早在去年五一期間,行業內就推出了新國標,要求在銷售油品時應標注成分、原料(是否轉基因)、工藝、等級等要素,讓消費者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