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轉基因大豆產業出現嚴重危機
目前,我國大豆年產量1700萬噸左右,而需求量已超過4000萬噸,缺口2300多萬噸,需要進口來補充。但是,由于進口數量太多,增長速度太快,嚴重沖擊了國內大豆市場。
伴隨著我國大豆進口貿易的急劇膨脹,國外企業也大量涌入我國大豆加工市場,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使國內大豆產業受到重創。首先,國產大豆銷售困難,價格不斷下降。其次,加工進口大豆具有成本優勢,油脂加工企業大量采用進口大豆。第三,大豆進口時間過于集中。我國進口大豆40%來自美國,國內外大豆擠壓了國產大豆市場。
國內大豆加工鏈條也幾乎被外資壟斷,進一步打壓了國內農民種植大豆的收益空間。目前,全國較大規模的90家大豆加工企業中,已有64家被外資收購并購。黑龍江省現有1400家油脂加工企業,年實際加工量不足設計能力的一半。全省大豆加工業的“航母”九三油脂集團正面臨著被迫加工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危險。
全國人大代表譚志娟說,大豆生產收益銳減,面積萎縮,國內大豆生產面臨被擠垮的危險。生產大豆比較效益低,嚴重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大豆種植面積減少。去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比上年減少了737萬畝,主產區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比上年減少了417萬畝。由于大豆價格仍處于低迷狀態,預計今明兩年大豆種植面積還將大幅度減少,國內大豆生產將面臨被擠垮的危險。
進一步加大對大豆產業的生產保護
目前,我國大豆生產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南、山東等省區,全國常年種植大豆的農戶約5000萬戶,涉及約1.5億農業人口,約占農業人口的16%。其他省區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較好,農民可以選擇種植其他作物,增加收入。而在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大豆收益走低將嚴重影響農民收入水平。
在主產大豆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大豆生產效益平均年遞減達13%,每畝收益已由2000年的215.6元降到2006年的93.7元。由于大豆收益走低,部分豆農又重新陷入了貧困境地。
譚志娟說,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主產區建立穩定的大豆生產基地,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現旱澇保收。支持主產區農機化建設,提高機械裝備水平,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善生產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支持大豆科研開發,培育高產優質品種,推廣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栽培技術,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大豆產量,改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出臺政策嚴格控制生產資料價格。實行最高限價,減少流通環節,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迅速啟動對大豆產業的政策保護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要的大豆產區和大豆商品基地,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1/3,商品量占全國的1/2,而且大豆品質優良,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全部是非轉基因大豆。抵御國外大豆進口沖擊,保護中國大豆產業的優勢在黑龍江,潛力在黑龍江。代表們建議,國家應迅速啟動對大豆產業的政策保護,制定系統、全面的相關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德愛勤說,要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加快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出口基地建設,靠非轉基因這一品牌確立自己在世界大豆品種中的地位,開拓韓國和日本市場。國家應建立大豆出口和國際市場開拓基金,在生產者補貼、市場價格等方面進行支持。同時,按生產實際成本公布大豆最低收購價,建立并完善大豆最低收購價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業金融保險制度。降低農業貸款利率,為大豆生產者提供低息貸款。
全國人大代表李繼純認為,目前國內大豆保護體系不夠健全。黑龍江省水稻種植已經全部實行了良種補貼,但大豆補貼規模較小、標準低,大豆補貼僅占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的7%。由于補貼規模小,對推動大豆產業整體發展、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效果不明顯。建議比照水稻的補貼辦法,將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的補貼范圍擴大到全部種植面積,并提高補貼標準,支持國內大豆產業做大做強、走出困境。代表們建議,可以參照粳稻補貼的作法確定大豆補貼標準,對主產區大豆生產實行全面補貼,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大豆病蟲害補貼,以增加農民收入,進而保護農民種豆積極性和國家大豆產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