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養管理 » 正文

轉變蛋雞養殖觀念 推動蛋雞產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 來源: 日期:2009-04-22  
       蛋雞產業在我國現代畜牧業中占有突出地位。我國蛋雞業具有飼養規模宏大、集約化程度高的特點,是我國現代畜牧業中裝備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探討蛋雞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對于滿足我國國民優質動物性蛋白食物的供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是世界多年的第一蛋雞養殖大國,全國禽蛋產量3 000萬噸,雖然近年蛋雞產業發展較快,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家禽的疫病防控與蛋品質量安全兩方面,成為行業發展亟待突破的重點和難點。要推動蛋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目前的蛋雞養殖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引導蛋雞生產者更新飼養觀念,改進飼養方法。我國以農戶為主體的蛋雞產業才能鞏固和持續發展。為此,針對國內蛋雞產業現狀,就蛋雞飼養方式轉變問題提出幾點思考,以期待與業者共同探討產業發展的有效應對之策,促進產業的進步與發展,讓蛋品事業更好地造福于國民。 1 “全進全出”的生產方式如何徹底貫徹實施 “全進全出”是養雞生產最基本的疫病防控措施和經營策略,雞舍飼養一批后,通過對養殖環境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從而阻斷微生物向下批傳播,使雞群處于相對潔凈的環境中,配套免疫及常規的衛生、消毒措施,保障了規模化、集約化養雞生產的正常進行。國外在執行“全進全出”時,是按照“一個農場同一日齡,同一日齡一次淘汰”的理念組織生產的。由于養殖環境周期性地徹底清除病原微生物,家禽生產疾病少、生產水平高、蛋品質量安全。目前國內蛋雞生產,大多是以農戶為主體進行的,受資金、生產條件限制。一個雞場多批次、多日齡雞集中在一個場地飼養,我們的“全進全出”執行的是“一棟雞舍同一日齡,同一日齡一次淘汰”。這樣做存在的問題,一是大日齡雞群向小日齡雞群傳播疾病;二是當一棟雞群淘汰后,雖然對雞舍進行了清潔消毒,但清潔消毒了的雞舍與養雞的雞舍僅僅相隔10 多米,清潔消毒了的雞舍可重新受到污染。這種方式生產,一個雞場飼養2~3年后,往往造成一個場病原持續污染、大小疾病長年不斷。由于病多,我國養雞生產的抗生素使用量是發達國家的4~6倍。蛋雞場疫病控制好壞與蛋品質量安全密切相關。雞群發病不僅生產水平低,而且必然大量使用抗生素控制病情,其結果造成蛋品抗生素殘留。盡管我國蛋雞無公害食品生產規定了蛋雞產蛋期的用藥種類、休藥期、棄蛋期,但執行棄蛋期目前是養雞者的自覺行為,處于經濟利益上的考慮,真正能做到棄蛋的極少。隨著國家對蛋品質量監管措施的強化,蛋品質量不符合要求將被逐出市場,仍然以傳統的理念和方法飼養蛋雞將無法生存。因此執行徹底的 “全進全出”經營策略,對蛋雞養殖、蛋品質量安全十分重要而緊迫。按照以場為單位的“全進全出”理念,結合現階段蛋雞養殖的實際情況,可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1.1 中小規模蛋雞養殖場(戶),實行一個場(戶)飼養同一日齡雞 從適合中小規模蛋雞生產的階梯式蛋雞養殖配套設備看,目前國內有為一棟雞舍飼養20 000只的設備配套。一個農戶飼養20 000只以內的任何規模,只建一棟蛋雞舍,保障一個場(戶)飼養同一日齡蛋雞,做到徹底的“全進全出”。這對國內蛋雞生產以農戶為主體的養殖規模是可以滿足的。一戶一棟雞舍,加上合理的間隔距離,每飼養一批后可對雞舍、環境等徹底進行清潔消毒,將有效化解養雞的疫病風險,使養雞生產做到可持續發展。 這樣做需要較大的育雛育成舍的配套保障,可推行專業化生產,由專門的育雛育成場提供育成雞,或實行兩段式飼養,按育雛育成雞舍:產蛋雞舍1∶3配套,由一戶建育雛育成舍,其他戶入股或租用,共用一棟育雛育成設施,不需要每戶建育雛育成舍,以解決一個農戶只有1~2棟產蛋雞舍情況下,各建育雛育成舍空舍浪費的問題,并克服了小而全帶來的弊端。 在一棟雞舍規模較大的情況下,宜推廣使用4128型蛋雞籠。4128型蛋雞籠與傳統的390型籠相比,具有節約雞舍面積、節約建場投資的優點。如一棟雞舍飼養蛋雞8 000只,如為兩列三走道布局,采用傳統的390型雞籠,舍寬7.6米,舍長95米(包括管理間),需雞舍面積722平方米。而采用4128型蛋雞籠,舍寬8米,舍長65米即可,雞舍面積520平方米。少建200平方米雞舍,節約30%的雞舍建設費用。如采用同等規模飼養蛋雞,包括配套設備(不包括390 型籠具的雞舍多占用200多平方米土地),用4128型籠具比390型籠具節約建設資金17%左右。 中小農戶實行一棟雞舍規模化飼養,為機械配套提供了條件,通過安裝濕簾風機、喂料機、清糞機的三機配套,可進一步提高雞舍環境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雞群健康水平、生產水平和蛋品質量安全水平。可以說規模化蛋雞生產的鮮蛋的品質好壞,與飼養設施的裝備水平呈正相關。采用“三機”配套的蛋雞生產,除人工撿蛋外其他全由機械操作,一人飼養蛋雞可由人工飼養的3 000~4 000只,擴大到8 000~10 000只,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省了人力開支。雖然“三機”配套的投資比傳統人工飼養要多支出設備費,但收到了環境好、產蛋多、病患少、省勞力、蛋質優、效益高的效果,使蛋雞生產向標準化、規范化邁出了一大步。加之最近國家推行農機補貼政策,這種養殖方式值得大力推廣。 1.2 大型集約化蛋雞場實行分場單元式生產 大型蛋雞生產企業,包括養殖小區,為了有利于疫病防控,絕不可以把全部的養殖規模集中于一地飼養,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家禽疫病防控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生產布局更應采取有利于疫病防控的手段和措施。比較適宜的經營措施是,以10萬~20萬只為一個生產單元(分場),當然如果一次配套供種能夠保障,可適當再增大規模,一個生產單元(分場)可由5~10棟雞舍組成,飼養同一日齡的蛋雞,實行徹底的“全進全出”。由若干個單元(分場)組成一個集團化企業。每個單元(分場)之間至少保持300米以上的間隔。育雛育成只需要根據全場生產周轉計劃配套建場。這種方式可大大提高集約化雞場的防病效果。 一個批次10萬~20萬只甚至更大規模的生產,需要較大的父母代種雞場保障供種。目前國內最大的蛋雞父母代場飼養種雞100萬只,一周的商品代蛋雞供種能力可達200萬只。這為批次大規模淘汰更新提供了條件。 大型集約化蛋雞生產為了節約雞舍占地,還可參照連體式雞舍。這種雞舍可5~10棟建成連體式,每棟之間不留間隔,舍與舍只有墻壁封閉隔離,凈道端設濕簾和進氣口,污道端設風機,自然光照(舍頂),可大大節約雞舍占地和節約雞舍建設資金。這種封閉式飼養,一般500日齡只平產蛋水平達20 kg,比通常的開放式雞舍多產蛋2.5 kg左右。連體雞舍已有10多年的成功使用經驗,值得借鑒推廣。 2 怎樣的疫病防控措施更為合理有效 蛋雞生產具有周期長的特點,蛋雞生產中最大的風險來自于傳染病。目前蛋雞生產中,對待傳染病的預防往往注重蛋雞免疫和抗生素的使用,忽視了消毒滅源和系統性的綜合防控措施,其結果一是病原微生物與環境和易感動物之間不斷產生新的相互適應,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和血清型,人們總是跟在新病原微生物后面去開發疫苗和免疫,不僅病原微生物永遠消滅不了,還導致國內蛋雞的防病越防越多,難度越來越大,而且生產中的被動免疫應激和接種帶病不可避免。二是抗生素的大量長期使用,病原微生物不斷產生耐藥性,造成藥物用量大、防治效果差,環境受污染,最終危害到人類健康。 蛋雞養殖要樹立以防為主的理念,首先要以消毒滅源為防控的重點,沒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易感動物是不會發生傳染病的。應該說消滅病原微生物是最積極主動、最經濟簡便、代價最小的防病措施。抗生素的使用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而不能把它作為生產的日常用品。因此,蛋雞生產應把90%的人力、物力用于消滅病原微生物和搞好免疫和免疫監測。目前蛋雞生產中一些場戶在疫病防控的措施上,秩序顛倒、主次不分,僅僅重視免疫和投藥防病及發病后的用藥治療,輕消滅傳染源和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提高雞群的抗病力。其實養雞生產中最簡單的清掃、清除、清洗、清潔,就可以物理性清除70%的病原微生物。由于養雞生產中的防病理念不正確,導致生產成本高、代價大、效益低、品質差。 因此,蛋雞生產的疫病防控,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注重合理選擇場址,避免環境污染;實行徹底的“全進全出”,周期性地清除雞舍及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科學制定免疫程序,并開展免疫監測,保護雞群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創造適宜的生產環境,滿足家禽營養需要,提高雞群體質和抗病力;執行經常性的清潔、消毒制度,消滅可能存在的病原,減少發病機會;在育雛、育成前期進行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控常見病,產蛋期推廣使用無殘留的抗生素替代品防病;無害化處理病、死家禽和糞便、污物,防止病原擴散;每飼養一批雞后,保持3周時間的空舍期,在此期間執行清掃、清除、清洗-干燥-消毒-清洗-干燥-消毒-清洗-熏蒸的禽舍清潔消毒處理程序,徹底清潔雞舍。 3 怎樣的措施才能保障鮮蛋質量安全 蛋品重量安全備受社會關注,今后不注重鮮蛋質量安全將無法立足,特別是那些非品牌蛋生產者,隨著食品質量監管、質量追溯的開展,應加倍重視鮮蛋質量。鮮蛋質量安全控制是一個體系,單項措施不能解決,需要系統的措施把關。一是推廣先進的飼養模式,提高雞群健康水平和減少雞群發病。二是要檢查飼養過程中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規程執行情況,主要為溫度、濕度、密度、通風換氣、飼料營養等,為家禽的生長發育、產蛋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三是要檢查養殖過程中影響蛋品質量因素的監控措施執行情況,如是否使用了品質不確定的飼料、添加劑、獸藥等產品,使用抗生素的種類、休藥期、棄蛋期等;生產過程中不要向飼料、飲水中隨意添加質量不確定的產品。四是要對養殖環境的飲水、空氣、土壤進行監測,產地符合無公害養殖條件等相關標準。五是對投入品進行必要的監測,確保投入品質量可靠,其重點為飼料原料和商品飼料不含違禁成份,有害成份不超標。六是每使用一批不同類型的投入品生產的蛋品,均要抽樣進行質量檢驗,重點查抗生素、農藥、重金屬、微生物、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違禁和限量物質是否符合質量要求。作為品牌蛋品生產企業,如果沒有這一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的監管措施,其后果是不可想像的。 目前蛋雞養殖中抗生素的應用和鮮蛋的抗生素殘留不同程度存在。為了杜絕鮮蛋的抗生素殘留,推薦蛋雞在100日齡前,可按照無公害食品的生產要求,選擇使用抗生素防控常見病,100日齡后,應使用無殘留的具有防病效果的添加劑防控常見病,其措施推薦如下: ①牛至油每噸飼料30 g預防常見病,治療80 g。最好選用天然植物產品,抗菌效果更好。 ②添加0.1%的寡聚糖,提高體內有益菌群而預防常見病。 ③添加糖萜素。糖萜素具有多種生理功能,每噸飼料加入500 g時,其效果優于一般抗生素添加劑(桿菌肽、土霉素、金霉素、喹乙醇)。 ④飼料中添加0.3%的益生素,提高腸道有效菌群防病。 ⑤0.2%的益生素+0.1%的寡聚糖配合使用,其防病效果優于單項益生素。 ⑥地面散養時,產蛋期如有球蟲病可用“青蒿素”治療。 ⑦使用中草藥添加劑預防常見病。但要防止有的中草藥添加劑中混入有抗生素。 ⑧EM添加劑。主要含光合菌群、醋酸菌群、絲狀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放線菌群等100多種有益菌群。功能表現在改善環境、提高畜禽抗病力、抑制消化道有害菌群。拌料初期0.5%,半月后0.2%~0.3%,環境噴灑1∶300左右。 ⑨大蒜素每噸飼料添加30 g純品可預防常見病。 ⑩使用綜合復合酸制劑添加飼料中防控常見病,每噸料3 kg防病,5~8 kg治療(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 飼料中添加黃霉素、桿菌肽等無殘留和休藥期的抗菌藥物。 家禽出現病毒性疾病,可用干擾素進行預防和治療。 牛至油+黃霉素、牛至油+桿菌防治常見病,效果顯著優于單項使用。 對于生產中常見的大腸桿菌、沙門菌病,除注重衛生消毒外,目前國內有多價大腸桿菌滅活苗和多價沙門菌弱毒苗產品,可進行菌苗免疫。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