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介紹,“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將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強監管,不斷提升水平,著力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消費安全。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方面,將加快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辦法規范,積極構建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龍頭、區域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為主體、主產區風險評估定位監測站點為基礎的風險評估體系,制定和實施風險評估監測計劃,大力推進應急處置科學化。
風險評估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確立的一項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也是國際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風險評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及時發現和預防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的客觀需要,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和構建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現實需要。
據介紹,國際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風險評估已實現常態化、例行化、規范化和批量化,在人才隊伍、儀器設備、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呈快速強化態勢。而我國整個風險評估工作與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監督和科學管理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風險評估技術和風險管理預警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跟進。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表示,專家委員會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學研究,圍繞污染物毒理學評價技術、劑量反應評估技術、暴露評估技術、統計分析技術、公共模型軟件設計等風險評估共性技術開展研發,針對農產品中潛在的各種生物、化學和其他外來的危害因素,加強其危害途徑、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為科學、合理和有效地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交流合作,跟蹤國際風險評估技術前沿,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方法,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技術水平;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普宣傳,主動答疑解惑,營造一個政府、企業、消費者、科研教學人員等所有農產品質量安全利益相關者都了解、認識、接受和支持風險評估工作的氛圍。
據介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成立于2007年5月17日。該委員會涵蓋了農業、衛生、商務、工商、質檢、環保和食品藥品等部門,匯集了農學、獸醫學、毒理學、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專家,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的智囊團,也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最高學術和咨詢機構。
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受農業部委托,研究提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政策建議;組織制定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規劃和計劃;組織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準則等有關規范性技術文件;組織協調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提供風險評估報告,并提出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措施的建議;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