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頭新生仔豬圍在2908號母豬的身邊跑來跑去。它們是一項以降低仔豬死亡率為目的的研究的一部分。和旁邊欄位里的母豬和仔豬一樣,它們都是這項研究的對象,研究的目的是減少仔豬的死亡,并確保母豬能夠照料好自己的仔豬。
該研究項目由挪威食品計劃研究委員會和農產品研究稅基金會/農業協議研究基金共同資助。
國際挑戰
“為了減少仔豬的損失,若干個歐洲國家采用了一套讓母豬能夠自由活動的系統。在挪威,仔豬死亡率大約15%,其中大部分的死亡發生在產后48小時當中。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饑餓和被母豬壓死,常伴隨體溫過低的問題,”位于南奧斯陸的生命科學大學(UMB)的動物行為學副教授Inger Lise Andersen解釋說。
挪威的研究人員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同僚們正在展開這項研究。
呆在母親的身邊
Andersen博士說,她發現了死亡率問題的解決方案:采用獨特的、既考慮到母豬的生物學和行為學需求又能為仔豬提供安全保障的分娩欄。
如今,所有自由放養的母豬在臨產時都要轉入分娩欄。母豬和仔豬將呆在分娩欄里,直到仔豬五周齡左右。
分娩欄當中通常有一個單獨的角落配備有采暖燈,給仔豬供暖。
“起初,我們努力想要改善仔豬角落的設計。但不論我們做什么,在頭兩天當中仔豬都寧愿和它們的媽媽呆在一起,而不愿和媽媽分開。而死亡常常都是發生在這個階段,”Andersen博士說。
仔豬的安全港
所以該想些新辦法了。新辦法是采用配有活動區和巢區的開放的分娩欄。這兩個區之間由一道障礙隔開,這個障礙起初只有母豬能夠跨越。這意味著,她能夠在活動區找到安逸,并在這里采食、排便,而巢區則專用于哺乳和睡眠。
在巢區里,仔豬躺在橡膠墊上,而活動區的漏縫地板也覆蓋著橡膠。這樣看來還能夠防止母豬的肩部損傷和腿部問題。為了防止體重200公斤的母豬在臥倒時壓到仔豬,在欄位的墻壁上安裝了一個斜板。這樣,當母豬臥倒的時候,仔豬可以退到斜板和墻壁之間的空間里。
巢區地板還分成兩個加熱區,二者可獨立控制。這意味著,分娩期體溫較高的母豬可以躺在無地板加熱的分區,而仔豬可以躺在有地板加熱的分區。
仔豬太多沒有好處
有攝像頭對分娩欄里的生活進行監控,研究人員分析了母豬照料仔豬以及在分娩欄里活動的方式。分析結果很有價值。
Andersen博士解釋說:“我們已經把仔豬死亡率降為大約9%,而相比之下,當前普遍使用的系統當中死亡率平均為15%。母豬一轉入這種分娩欄就馬上平靜下來,她在分娩期間很平靜,并且在欄內的活動方式也符合我們的設計意圖。仔豬長勢也很好。”
在窩產仔數特別多的情況下,研究人員發現,若干仔豬未能存活下來。
“我們發現,生物學能力決定了,母豬每窩只能照料10至12頭仔豬。假如超過這個范圍,那么就需要飼養人員提供外部的幫助。在我們的試驗里,我們盡可能少地干預,”Andersen博士說,她還補充說,這有可能影響了死亡率的結果。
需要大規模試驗
截至目前,這種欄位僅在UMB及其伙伴單位悉尼大學的少數豬只當中進行了試驗。還需要進行改進,并在更大的規模上進行試驗,然后才能付諸商業性生產。
“我們希望開展一項合作,在普通的豬場進行40個欄位的試驗,”Andersen博士說。我們的目標是在總數120頭的母豬當中進行試驗。
她在整體概念上對這種分娩欄充滿信心,她還指出,其中的有些元素還可以運用到其它類型的分娩欄當中。巢區的橡膠墊以及漏縫地板上的橡膠層都是特別有趣的產品。
“我們這項工作的目標是讓更多的仔豬存活,從而實現更高的動物福利水平,并為豬場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Andersen博士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