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備母豬不發情、1-2胎母豬繁殖障礙和淘汰嚴重(即所謂的二胎綜合征)、母豬的利用年限短,其終生繁殖性能低等問題的出現,與后備母豬的選留、正確培育和飼養管理等有重要的關系。在生產實際中,如何減少后備母豬不發情和降低二胎綜合征的發生、提高母豬的終生繁殖性能等,是擺在豬場管理者面前的現實問題,這對提高母豬的利用效率、提高養豬行業的總體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后備母豬第一次發情即配種可以提高母豬的終生繁殖性能。
后備母豬第一次發情即配種是可行的,那種要等到第二次發情才配種的概念已經過時。由于普遍認為頭胎母豬的產仔數比較低,所以大部分規模豬場后備母豬的配種是選擇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發情時配種,但是實踐表明:早成熟的小母豬最具有繁殖力。Schukken等指出:第一次配種的日齡越拖后其預期繁殖壽命也越短。后備母豬要等到第二次發情才配種的概念已過時(2006,紐西蘭養豬科學會議)。對處于23周齡、26周齡和29周齡的后備母豬接受公豬刺激后,第一次和第二次排卵和著床胚胎數相差不大,其實母豬的排卵數達到13-14個就不會對窩產仔數產生限制性影響,并且母豬的排卵數與母豬的日齡和發情次數關系不大。
凡注明出處為“豬場動力網”、“豬多多論壇”、“《母豬健康報》”字樣的文章,均為本站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有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及相應出處,謝謝配合!
Daza等證實,每頭母豬一生的總生產活仔豬數或斷奶仔豬數在初次分娩時隨日齡的增長而直線下降,初次分娩時最年輕的青年母豬可獲得最高期望值,早繁殖的青年母豬其斷奶仔豬總數比遲繁殖青年母豬的更多,每頭繁殖母豬還能節省精料(即使同樣胎數時淘汰);如果初配母豬第一個發情期不配種受孕而延緩1-2個性周期再配種受孕的話,就會使動物年生產力受到嚴重損失;母豬首交分娩年齡增大其淘汰時的平均胎次數也會提早。
所以,母豬第一次發情就配種是可行的。后備母豬初配年齡影響母豬后繼繁殖性能;早配種的母豬后繼繁殖性能高于晚配種的母豬。
2.控制后備母豬合適的體重和年更新率可以提高其終生繁殖性能。
外二元后備母豬性成熟較體成熟慢,不要過度限食、合理增重(135kg以上)、第一個發情期不配種受孕(第一次發情鑒定失誤或故意錯過),則再次迅速發情需求更大的體重(>140kg)支持,并且對其終生繁殖性能有不利影響。
William & Mullan研究了頭胎母豬斷奶體重和發情間隔之間的關系,提出頭胎母豬斷奶重在150kg以上時能縮短斷奶到配種的間隔時間。后備母豬“再次迅速發情”需要體重支撐,頭胎母豬分娩后往往在相當長的時間(7d以上)食欲不振(<5kg/d),在哺乳期掉膘嚴重(超過10%,甚至比經產母豬掉膘還要嚴重)、斷奶時體重相對較小時,有可能在斷奶后15天內才能發情。青年母豬因絕對體重較小,哺乳期采食量上不去、掉膘導致大量的體蛋白和體脂肪損耗,對其再次發情配種、二胎窩產仔數和終生繁殖性能損害較大。
我們可以更新后備母豬初期的飼養管理和營養策略,加強其發情調控(第一次發情即配種)和提高后備母豬的初配體重(見表1)來提高母豬的終生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