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證營養
待配種母豬營養標準為,消化能13.38兆焦/千克,蛋白質18%,賴氨酸0.7%,鈣0.95%,磷0.8%,維生素及礦物質均高于同體重的育肥豬。要特別重視蛋白質的供給,一般要求每千克日糧粗蛋白含量在12%以上,如果蛋白質供應不足或品質不完善,會影響卵子的正常發育,并使排卵減少,降低受胎率。母豬對鈣的供給極為敏感,鈣、磷比例失調會造成不易受胎,產仔數減少。維生素A、D、E對母豬的繁殖意義很大,缺乏會影響卵泡成熟,使受精卵難于著床,引起不孕,或使哺乳母豬斷奶后延遲發情,倘若伴隨維生素D不足,則上述不良后果更為嚴重。缺乏維生素E會造成不育。在日糧中維生素A按每千克日糧供給4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280國際單位,維生素E11毫克。母豬日糧必須穩定,不得隨意更換,防止生病腹瀉,拒喂發霉、變質飼料,每天供給充足清潔飲水。
在待配母豬的日糧中供給大量的青飼料和多汁飼料,對排卵數量、卵子質量、排卵的一致性和受精都有良好的影響。在條件許可時,每頭母豬每天飼喂4-5千克多汁飼料或5-10千克青飼料,并搭配一定數量的精飼料,會有良好的效果。
日糧中能量水平雖可影響后備豬生長發育,但對性成熟日齡干擾很小,配種前較長期或短期能量水平的高低,對排卵的數量有一定影響。配種前較長期(30-50天)高能量水平飼養的母豬排卵數約為13個,低能量水平的母豬排卵數約為12個。對后備母豬配種前適當加喂豬飼料可增加排卵數,以配種前10-14天加料效果最顯著。經產母豬從仔豬斷奶到再配種的短時期內加料,對產仔多少的影響并不明顯。產過1胎的母豬,在配種前加料可提高受胎率。
2科學管理
在一般設計中,都是把公豬和母豬養在同1圈舍內,以促進母豬正常發情,使待配母豬經常聞到公豬的氣味,也有利于發情配種。為了避免合群初期豬只互相咬斗,可采取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并晝不并等方法,即把較弱的豬留在原圈不動,把較強的豬并進去,或把豬少的群留在原圈,把豬多的群并進去;或在夜間進行并群后趕入另1個新圈內。也可以對并圈的豬噴灑同1種藥液,使彼此氣味相似而不易辨別。在并圈的最初幾天要加強看護,以防發生以外咬死、咬傷的事故。
農戶習慣以稀食喂母豬,一般加水量為飼料風干物的8-10倍,高者達19倍,迫使豬吃下大量水分。但根據科學測定,料水比為1∶8組比1∶4組日糧中有機物的消化率降低2.8%,氮在體內存留率減少6.4%;料水比1∶10組比1∶5組,多消耗精料7%。因此,一般以濕拌料、稠粥料或生干粉料喂母豬更好。
為了保證各類豬只都能獲得生長與生產所需的營養物質,應根據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的生理階段和體況的實際情況,按飼料標準規定,分別擬定合理使用飼料、保證營養水平的方案。母豬要經常稱重,以此調整飼料喂量。從配種前期開始,所有母豬進行健康檢查,及時治療病豬;對瘦弱豬加強營養,將膘提到7成;對過肥母豬要改變日糧組成,或采用限制飼喂方法。也可在母豬日糧中,按比例添加3%-4%氯化鈣,連續喂數天;或在母豬日糧中加入3%-4%氯化鈉,連續喂數天,均可有效減肥,且不會影響母豬受胎率,也不會干擾妊娠正常進行。
制定嚴格的疫病防治規則,并嚴格執行。常規免疫接種疫苗,如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每年3-5月的乙型腦炎疫苗;用藥凈化后備母豬體內的細菌性病原體,預防呼吸道疾病、豬痢疾、回腸炎,并控制寄生蟲病,保證母豬正常生長發育。及時清掃圈舍糞便,定期進行環境消毒,保持圈舍干凈干燥衛生。
低溫造成能量消耗增加,高溫降低豬的食欲。因此,對于母豬的圈舍,冬季注意防寒保溫,夏季注意防暑通風。保證圈舍空氣質量好,無濃烈氨氣味,有利于待配母豬的健康成長與發情。同時保證合理的光照時間,便于觀察母豬發情,利于母豬的健康。豬雖然不屬于非季節性發情動物,但通過延長光照時間,可顯著提高其繁殖性能。延長光照到16小時,使本地母豬初情期提前18.5天,間情期縮短1.5天,產仔數增加2.8頭,斷奶后首次發情時間提前5.5天。體況好的母豬在配種前期應加強運動并增加舍外活動時間;對大體重不發情的母豬采取劇烈運動非常有效,一般母豬適度運動也有利于發情。保證每頭母豬在圈舍內保持1.4-2.0平方米的合理活動面積。為保持圈舍的干燥,應訓練母豬到指定地點排泄糞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