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全生產,規模豬場宜有計劃分批次自繁選育后備母豬。每年選留后備母豬頭數約為能繁母豬存欄頭數的30%。選留的后備母豬在保育期結束時,經生長發育選擇后轉入雙列式單元舍硬地板分小群欄養,每欄面積≥15,每欄數≤10頭。其生產工藝如下。
1自繁選育
斷奶時選留:在生產中,按計劃分批在仔豬斷奶時選留后備母豬。挑選雙親年齡≤3歲、血緣清楚、無遺傳缺陷、生產性能好、同窩活產仔數≥12頭、哺乳期存活率≥95%、同窩雌性同胞占半數以上、乳頭排列整齊、乳頭數≥6對、個體較大、健康活潑的雌豬作后備母豬。
8—10周齡選種:在8~10周齡保育期結束時,進行第二次挑選。挑選外形優秀、個體重≥20千克、四肢結實有力、中軀發育良好、無瞎乳頭或翻乳頭、陰戶發育正常的健康個體留作后備豬。經過驅蟲、免疫和消毒后,轉入后備母豬單元舍分小群欄養。
25~30周齡選種:在25~30周齡進行外形選種。選擇外形優秀、后軀豐滿發達、外陰發育良好、健康活潑、出現初情期的個體,確定留作后備母豬,并且經過卡耳牌、驅蟲、免疫、消毒后,轉入配種孕檢母豬單元舍飼養。
2衛生防疫
保持清潔衛生:每天定時清掃欄舍2次,先集糞后清掃,然后用水噴洗地面和排污溝。舍內每周大掃除1次,舍外每月大掃除并噴藥滅蟲1次。工作服和用具須定時清洗、消毒、曬干。
保持有效消毒:在科學選擇和正確配制消毒藥液的前提下,每天定時更換單元舍進出口消毒池藥液1次,每季度給豬群驅蟲1次,每月結合大掃除進行帶豬全面消毒1次,每年配合全場驅鳥、滅鼠2次,保持消毒效果。
切實安全免疫:把握相關信息,制定切實的免疫程序,嚴格按程序免疫。免疫接種必須注重控制飼養環境、疫苗質量、疫苗運輸與保存、接種劑量與操作,防止疫苗之間相互干擾,定期檢測重要疫病的抗體水平,確保免疫效果。
及時診治病豬:每天定時全面深入巡視、問診豬群2次,發現病豬須及時診治和進行欄圈消毒,將疑似傳染病豬及時轉入淘汰隔離區。
3飼養
飼糧營養:后備母豬8~10周齡轉入后備母豬單元舍后即分三個階段進行飼養。
后備母豬全價配合飼糧與育肥豬相比較,消化能水平較低,粗蛋白質和粗纖維含量較高,必須添加充足的復合維生索和微量元素。
喂飼方法:后備母豬必須定時分餐喂飼,小豬和中豬階段每餐喂飼量以吃飽稍有剩余為度。小豬階段每天喂4餐,兩餐間隔2.5小時。中豬階段每天喂飼3餐,兩餐間隔3小時。大豬階段每天喂飼兩餐.兩餐間隔5小時,每天喂飼量控制在2.5—3.O千克/頭。飲水須符合衛生要求、充足、適溫等。宜設置自動飲水器自由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