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階段是豬群潛伏感染的危險時期,而且易受到轉群、溫差、營養過渡等應激而發病,若采食量下降,抵抗力差,對保育豬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保育豬采食量低的原因
1.飲水不足:飲水安裝不合理(高度不合適,流量小),強弱未分群,導致仔豬飲水不足,出現活力低(甚至脫水),采食量下降。
2.飼料霉變:夏季高溫高濕,飼料易霉變,影響適口性;
3.轉群應激:引起應激綜合癥,導致采食量下降。
4.飼料營養不足:保育豬對營養要求較高,如果不能滿足其營養需求,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采食量下降;
5.疾病因素:保育期是疾病高發期,病豬會出現食欲下降或廢絕。
二、預防措施
1.隨時觀察豬舍飲水器,保證豬群飲充足清潔的水。永遠記住“水”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確保豬飲用的是清涼的潔凈水(最好是地下水);
2.搞好防暑降溫和通風工作,若豬舍干燥、氨氣等有害氣體嚴重,可在飼料中添加0.25%的奧得曼A,可除氨除臭,明顯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
3.嚴防飼料霉變及使用發霉飼料及飼料原料。一旦發現飼料遭霉菌毒素污染,立即停用,改料,同時選用優質原料;
4.夏天飼料容易變質,變質的飼料豬只多半拒食。保證飼料的新鮮度有利于提高豬只的采食量。盡量縮短飼料加工至飼喂時間,大型豬場最好做到當天加工當天用,中小型豬場三天為宜,加工好的飼料必須儲存在陰涼干燥處;濕拌料飼喂,水料比為1:1。不論是夏季還是其他季節,采取濕拌料形式飼喂一般可以提高采食量10%左右。夏季采用濕拌料飼喂,更能提高采食量和吸收利用率,但一定要馬上吃完,否則極易變質。
5.轉群前后3-5天,為了防止各種原因引起的應激(要特別防止水腫病,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病毒引起的肺炎,沙門氏桿菌引起的腸炎、敗血癥,鏈球菌引起的多發性漿膜炎、腦膜炎及關節炎以及斷奶后多發性全身消瘦綜合癥(PWWS)。對于發病豬要隔離治療,特別照管,連續治療3-4天仍無明顯效果者予以淘汰捕殺),提高免疫力,在飼料中添加2%的護仔康1號,可消除斷奶應激的同時給仔豬提供了營養,另外產品未添加抗生素,避免了大量飼喂抗生素對動物機體健康菌群造成的抑制,保護了動物的天然防御屏障,提高了動物健康水平與生產效率。
6.對疾病后期或一些亞臨床感染的傳染病(如藍耳、圓環、鏈球菌等)引起的食欲下降,抵抗力差的保育豬,可在飼料中添加0.25%的奧得曼A,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的增值,降低腹瀉率,同時可免疫修復、增強動物非特異性抗病力。
保育豬由于其生長發育快、對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點,需要要精心喂養。尤其是夏季高溫高濕,更應引起養殖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