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專家”誤區
專家并不等于專業,將簡單變復雜,將復雜變簡單。
誤區二:種豬誤區
養最賺錢的豬還是最漂亮的豬?這就是相馬與賽馬的區別。
誤區三:抗生素誤區
加大養豬成本。抗生素等對豬腸黏膜損害是豬重要致病因素。豬的腸胃功能是保障豬機體各器官正常運作的動力源泉。為了使豬的遺傳力得到最大的發揮,一定要保證豬只從出生到上市,腸道系統的健康完整。
豬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發揮最大的生長潛能。(腸黏膜免疫系統是保證仔豬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會對豬產生耐藥性;耐藥性產生后,豬以后還可以用什么抗生素。動物使用抗生素過程中,會使動物機體產生更多的過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劇動物機體組織與器官的損害,使動物非主動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誤區四:疫苗誤區
接種“藍耳病”疫苗的反饋:
無論是種豬還是小豬接種“藍耳病”疫苗對所用疫苗豬場無效。該種弱毒疫苗可能對某些潔凈豬場是污染甚至會引起似強毒致病效果。 對已經有亞臨床感染的豬場可能是一種超強應激。
誤區五:斷奶日齡誤區
仔豬究竟在多少日齡斷奶?為什么要21日齡斷奶?如果仔豬斷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們還需要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嗎?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重新調整思路:根據中國國情,降低教槽和斷奶料成本,增加哺乳期母豬營養,利用相對廉價的哺乳母豬飼料轉換成天然、優質母豬奶水喂養仔豬。用母豬奶水飼喂的仔豬生長速度最快、基因表達最完全、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在生產實踐中,奶水好的母豬帶大的仔豬在60日齡前的藥費投入至少可節約30-50%左右,死亡率可有效降低50%左右,每公斤仔豬生長飼料成本也可以降低20%左右。
誤區六:拉稀誤區
動物拉稀是身體排瀉有毒物質、保護機體的一種本能反應。控制豬拉稀的常用方法:高銅、高鋅、高抗生素、血漿蛋白、腸絨膜蛋白……高銅、高鋅對仔豬黏膜的影響 。高銅、高鋅飼料配方,對促進生長、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獨特效果。但會加快飼料氧化酸敗,同時造成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免疫力和絨毛的破壞也不可忽視,如損傷小腸絨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豬…
誤區七:消毒誤區
消毒勝過治療,科學消毒勝過投藥,消毒可以減少投藥,投藥不能代替消毒。盡管大家都在講疾病預防很重要,但預防工作中最基礎的工作——消毒卻思考最少做得最差。科學、規范的消毒措施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殺滅病原體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防范措施。
養豬管理者忽視消毒防疫的原因:
不能直接見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療性藥物,有時做不到立竿見影。有時豬場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時消了毒豬照樣生病,這有可能是消
誤區八:營養誤區
母豬妊娠期飼養管理總結:便 秘 背 膘。我國目前所用種豬絕大多數來源于美國或歐洲,引豬的同時也引進了相應的營養及飼養標準。
便秘與母豬:健康母豬便秘是一種癥狀并非是豬病,但不及時處理便會誘發母豬病變。通過營養手段,徹底消除母豬便秘,達到營養防病目的。母豬便秘時,由于糞球在直腸內蠕動緩慢,腸內血循環較差,糞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過度吸收,排便次數減少。糞便發酵產熱使直腸溫度升高,進而造成母豬體溫升高,有害微生素過量排出毒素,由于排便次數減少,體內毒素排出受阻。 由于毒素的靶向性,不同毒素靶向器官不同,誘發多種病變。誘發子宮內膜炎,母豬直腸在子宮上面,便秘發生后,糞便在直腸中排瀉不暢、壓迫子宮,子宮毛血管易堵塞、腫脹、發炎,繼發感染子宮內膜炎、生理機能障礙等,并容易引起母豬精神不定,坐立不安,容易咬死、壓死仔豬。便秘與乳房炎便秘后腸道內停留著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微生物制造毒素),在非便秘情況下,毒素可以隨糞便排出母豬體外。但是便秘后,體內過多毒素侵入豬的神經系統、皮膚黏膜…… 如:過量麥角毒素吸收在體內,使乳腺細胞分泌減少,功能喪失。T2進入乳腺組后,導致乳腺組織皮膚病變,誘發乳房炎,乳房炎及產生的毒素均會引起仔豬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