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喘氣病由豬肺炎霉形體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接觸性傳染病,以咳嗽、氣喘為特征。多因管理不善,營養不良,環境不好及各種疾病誘發,引起豬消瘦,甚至大批死亡,特別是規?;B豬場危害極大,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流行特點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節多發。不分年齡、性別和品種均易感性,其中哺乳仔豬和幼豬最易發病,其次妊娠后備母豬和哺乳母豬,成年豬多呈慢性和隱性感染。地方豬種明顯較國外引入品種易感該病。新疫區常呈暴發性急性經過,傳播快,癥狀重,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老疫區多為慢性經過,癥狀不明顯,死亡率低。飼料質量差、豬舍潮濕、通風不良等易引起病豬反復發作,難以治愈。
病原體存在病豬體內及其分泌物中。病豬、隱性感染豬和痊愈豬是主要傳染源,病原體既可經空氣或病豬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觸傳播,也可垂直傳播。較早的發生于14~21日齡仔豬,在6~10周齡感染較普遍,也有3~6月齡的豬才出現明顯癥狀。
(二)臨床表現
潛伏期少則1~3天,多則數月。初期多為單聲干咳后轉為連續濕咳,同時流出少量黏性鼻液或膿性鼻液。病豬咳嗽時站立不動,拱背伸頸,頭下垂至地面,直到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來或咽下為止。體溫基本正常或稍高,食欲無明顯變化。中后期豬氣喘,腹壁有節律地煽動,每分鐘達60~80次,仔豬更為明顯。張口伸舌,呈明顯的腹式呼吸,沿肋骨出現喘線,仔豬多呈犬坐式呼吸,嚴重時出現痙攣性咳嗽,甚至嘔吐,流膿性鼻汁。病豬精神沉郁,不愿走動,食欲減退,身體消瘦,皮毛粗亂,喜臥怕冷。慢性型多見于老疫區,病豬往往在清晨、晚間、運動和吃食后咳嗽最為明顯,常發生連續性咳嗽。
(三)剖檢變化
病變見于肺、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顯著腫大,切面隆起,濕潤多汁,呈黃白色,呈現融合性支氣管肺炎,以心葉最為顯著,尖葉和中葉次之。病變部出現“肉樣”或“胰樣”實變。
(四)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即可判斷,但是要和豬流行性感冒、豬肺疫、傳染性胸膜肺炎進行區別。
流行性感冒。豬發病突然,呈暴發性,傳播迅速,體溫升高,病程較短(約1周),流行期短。而患喘氣病的豬則體溫不高,病程較長,傳染較緩慢,流行期很短。
豬肺疫。急性病例多呈敗血癥和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癥狀,全身癥狀較重,病程短,剖檢見敗血癥和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癥狀;慢性病例的體溫不定,咳嗽重、喘氣輕,嚴重消瘦,剖檢時見肝部有大小不一的化膿灶或壞死灶。而患喘氣病的豬體溫、食欲無大的變化,肺有“胰樣”病變區,無敗血癥和胸膜炎的變化。
傳染性胸膜肺炎。豬體溫升高,全身癥狀較重,剖檢時有胸膜炎癥狀?;即瓪獠〉呢i則體溫不高,全身癥狀輕或無癥狀,肺有“胰樣”變而無胸膜炎病變。
(五)預防措施
1.豬場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盡量不從外地引進豬只。引進豬苗時要隔離飼養1~2月,確認豬只健康后才合群。杜絕引進患病生豬,及時淘汰病豬。
2.科學配制日糧,做到少給勤添,供足飲水。合理飼養密度,控制環境溫度,豬舍做到冬暖夏涼,減少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糞便堆積經發酵后做肥料。
3.根據疫情對豬舍每周消毒1~2次,常用的消毒藥物有0.5%的福爾馬林、0.5%的苛性鈉、20%的石灰乳、1%的石炭酸等??刹捎蒙虾啅V消毒衛士或聚維酮碘按1∶1500加水稀釋后帶豬消毒,1小時后注意圈舍通風換氣。
4.對成年種豬,每年用豬喘氣病弱毒凍干疫苗免疫接種1次;后備種豬于配種前免疫接種1次;仔豬于7~15日齡免疫接種1次。已感染的病豬,可腹腔注射接種豬喘氣病兔化凍干苗。
5.對假定健康妊娠母豬,產前一個月至斷奶期間,每噸日糧添加土霉素400~800克拌料飼喂;乳豬分別于2、7、21日齡時各肌注0.5毫升得米先長效注射液。 在母豬分娩前3天和分娩后,及斷奶后一周內使用呼樂芬20~50ppm拌料喂服,在仔豬料中加入呼樂芬40~50ppm,生長育肥豬20~50ppm,拌料連用2~4周。或采用泰勒菌素每千克體重10毫克,肌肉注射,泰妙靈每千克體重20毫克,或磺胺嘧啶每千克體重20毫克,摻入飼料中,對本病有較好地預防效果。
6.培育健康豬群。堅決執行各項防疫衛生制度。母豬在嚴格隔離條件下單圈飼養,觀察后代有無喘氣病。如能做到"母豬不見面,小豬不串圈",連續觀察2~3窩后代,到斷奶時證明沒有發生喘氣病者,可認為該母豬是健康的。從仔豬中進行選育,逐漸擴大健康豬群,培育出無喘氣病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