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剖析
論文所說項目到底是哪里的項目?
含"黃金大米"的是美國項目
中國疾控中心指出,發表的文章來自美國塔夫茨大學申請到的美國NIH項目"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
該研究項目是美國Tufts大學與浙江省醫學科學院于2004年9月簽署的,研究內容是研究菠菜、黃金大米和β-胡蘿卜素膠囊中的胡蘿卜素在兒童中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
文章中明確提出研究內容涉及"黃金大米".
調查顯示,該項目通過美國塔夫茨大學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查,項目負責人是美國塔夫茨大學的Tang Guangwen(湯光文)博士,中方負責人是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研究員王茵。
中方專家是否知曉項目含"黃金大米"?
中方專家簽字同意發表文章
美國的這一項目明確提出研究內容含"黃金大米",中方專家是否知曉?
中國疾控中心稱,作為論文第三作者,中國疾控營養食品所研究員蔭士安,以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客座研究員身份作為協助研究者參與,具體負責現場工作,營養食品所未與該課題合作各方簽訂合作協議。
文章發表前,蔭士安研究員收到了《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論文發表通知,他簽字同意發表。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否含"黃金大米"
中國項目不涉及"黃金大米"
蔭士安研究員曾負責過另一項目。中國疾控中心指出,蔭士安研究員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名稱為"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此項課題的研究內容僅涉及穩定同位素標記的菠菜中類胡蘿卜素轉化效率研究,沒有轉基因大米的研究。
此項研究設計通過了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批,課題組與參加試驗學生的家長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該課題現場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進行,挑選了該校80名6~8歲兒童,按血清維生素A含量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半數分別給予氘標記菠菜或氘標記純品β-胡蘿卜素。現場工作完成后,按照樣品出國的審批手續,血液樣品被送往美國Tufts大學進行檢測。
美國項目與中國項目什么關系?
兩項目合并后受試孩子一致
中國疾控中心表示,據蔭士安介紹,考慮其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負責的NIH項目均有菠菜中類胡蘿卜素轉化效率研究內容,故將兩個項目的現場工作合并在一起進行。
營養食品所在調查中經過比對,蔭士安提供的受試者名單與《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的研究對象基本一致。
記者昨天查詢看到,蔭士安、王茵等人有一篇聯合署名的論文《學齡兒童體內植物源性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2007年發表于《衛生研究》,正是自然基金資助項目。文中介紹,試驗選取浙江省某農村小學32名7-9歲的健康學生,隨機分為2組,午飯和晚飯分別補充菠菜、純品β-胡蘿卜素油膠囊,計算二者的轉化效率。
美國項目到底有無使用"黃金大米"?
中方研究人員表示"不知情"
盡管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湯光文已在書面回應中承認讓湖南兒童試吃了"黃金大米",但湖南方面卻否認存在此事。
中國疾控中心昨天發布的調查稱,研究中所用的穩定同位素標記的菠菜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提供,并由湯光文于2008年5月從美國攜帶到湖南衡陽現場。
但針對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湯光文負責的美國NIH項目研究中是否使用了"黃金大米",中國疾控中心表示,營養食品所與蔭士安研究員作了多次溝通,他表示不知情。
中國疾控中心表示,為盡快和準確弄清事實,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進一步展開全面、深入調查。由于涉及多家單位,營養食品所正積極和有關方面進行協調、溝通,進一步查對、核實有關情況,并將及時公布調查進展。
□事件回放
8月1日發表于《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論文《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與油膠囊中的β-胡蘿卜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稱,試驗選取中國湖南小學生食用轉基因大米,引各方關注。
該文第三作者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簡稱營養食品所)研究員蔭士安。中國疾控昨天表示,營養食品所得知消息后立即組織調查,經查閱、核對科研檔案,并與蔭士安多次溝通,公布當前的調查結果。
□答疑
"黃金大米"是否可能被帶入中國?
國內無轉基因大米且該食品禁止入境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濟民昨天表示,從當前報道看,該項目的中國參與單位為衛生部下屬單位,農業部未參與審批這個項目。
發表于《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試驗相關研究論文稱,"黃金大米"和菠菜均在美國生產、處理和蒸煮,冷藏運至中國試驗所在地。而據《人民日報》報道,湖南當地稱試驗材料均在當地采購,給學生吃的是湖南金健米業的"桃花香米",未見黃顏色大米。
針對上述矛盾的說法,王濟民表示,如果美國的這種"黃金大米"是轉基因食品,那如何通過海關進入國內,還有待研究。因為按照我國現有規定,轉基因產品不能進入境內,即海關是不能隨便放行的。
那么轉基因大米有可能來自國內嗎?王濟民介紹,即便沒有農業部的審批,按照我國現行的"轉基因管理辦法",一旦要求人食用,必須要有明確的轉基因標識,比如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大豆油,這些都在顯著位置明確說明是轉基因產品。
王濟民說,目前中國對轉基因大米還停留在研究階段,國內沒有大范圍推廣種植,中國沒有轉基因大米。
吃"黃金大米"對人體有沒有害?
轉基因大米是否有害學生家長應有知情權
王濟民認為,關鍵要確認"黃金大米"到底是不是轉基因食品,同時這些參與試驗的孩子家長到底是否真的知道這種產品的性質,他們應該具有知情權。
事實上,據美國塔夫茨大學官網資料顯示,該校華裔教授湯光文(音)在《"黃金大米"是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一文中首次提到"黃金大米",通過轉基因技術將胡蘿卜素轉化酶系統轉入到大米胚乳中而獲得,因外表呈金黃色,被稱作"黃金大米".
轉基因大米是否有危險?王濟民從專業角度分析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目前還處在一個不確定的階段,但不確定就不能給人吃,"我們人吃的東西,是經過實踐證明過的,沒有害的,才能吃,所以現在轉基因大米還處在技術研究狀態,是不能隨便吃的".
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俞強有不同看法。他在博客中表示,轉基因大米不過是一種新技術的"雜交水稻",在理論和試驗中都沒有不安全的證據,且湯光文(音)論文表明該試驗人選方式和試驗方法經過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中心校審查委員會和中國浙江醫學科學院倫理委員會認證。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張然文靜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