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規模豬場和某些專業戶在斷奶集中去勢后出現死亡和繼發感染的現象發生,而仔豬在斷奶前去勢不容易感染發病,因受母乳抗體和三針保健的保護,避免了轉入保育舍因斷奶、拼欄、去勢等應激而造成繼發感染和突發死亡。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養豬分散,環境疾病少,仔豬去勢后很少有造成在第二天突然死在欄內和感染發病的現象發生,而如今在一些規模豬場和某些專業戶在斷奶集中去勢后出現死亡和繼發感染的癥例發生,給豬場帶來很大的損失。筆者通過對病例的研究和分析,提早去勢時間后大大減少了此現象的發生,因此,在疾病流行期仔豬提早去勢顯得尤為重要。
一、案例描述:
2006年3月江西新建縣某專業戶豬場一批斷奶仔豬216頭在公豬去勢后第二天就發現仔豬死亡5頭,死后傷口外翻發黑或發藍、腫大,有些未死的出現拐腳側臥或行動不便,傷口腫大,愈合不良,個別還有神經癥狀,死亡的仔豬有的外表看不出任何癥狀,有的耳尖和鼻唇以及腹部發紫。幾天后全群仔豬發病,發熱41.5—42度,呼吸困難,爬行,踏高腳,有的共濟失調,倒地后四肢刮劃。有的耳尖發藍,眼臉水腫發青,經過治療死亡117頭,治愈99頭。后來又在2007年和2008年時有發生斷奶后去勢死亡和繼發感染的現象。后經調整去勢時間提早到斷奶前,約產后15—20天左右,此類現象大大降低。
二、原因分析:
有些陽性豬場特別是在2005年或2006年爆發過高致病性藍耳病并繼發感染其它細菌性疾病后,環境沒有很好的凈化,未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和消毒以及保健程序。具體原因為:1.環境中或母豬帶有可致病性的病毒、細菌。2.仔豬在去勢前已經隱性感染某種疾病只是不表現出臨床癥狀。3.仔豬去勢時體重過大,造成傷口過大,消毒不嚴,特別是在炎熱夏季增加了感染的機會。4.過晚去勢造成仔豬應激,機體抵抗力降低,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就很容易發病。5.仔豬在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發育不良,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長期處于亞臨床健康狀態。6.貓和老鼠及吸血昆蟲的傳播。7.集中去勢時存在不同年齡段的仔豬,抗體水平不一致。
三、提早去勢的優勢:
提早去勢一般定在斷奶前大約15—20天之間,具體好處為:1.仔豬正值哺乳期有很好的母乳抗體保護,一般正規豬場都做好了鐵劑以及三針保健計劃。2.仔豬在產床上活動范圍小加上衛生條件比較好不容易感染。3.斷奶前去勢傷口小應激小。4.有母豬的呵護不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5.斷奶前去勢避免了保育舍因斷奶、拼欄、去勢等應激而造成繼發感染和突發的現象發生。
四、體會:
1.做好豬場疾病凈化工作,特別是豬瘟、豬偽狂犬病、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疾病的凈化。2.每半年進行一次病原檢測或免疫抗體檢測,淘汰陽性公母豬。3.根據本場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疫免疫程序,特別是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高致病性藍耳病以及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疫苗的免疫注射。4.搞好欄舍衛生,加強環境消毒。5.制定藥物保健計劃,根據生產各階段每月不少于一次。6.做好滅虱、滅癩、滅貓、滅鼠、驅蟲等工作。7.加強去勢時的消毒,防止手術刀具及注射針具的傳播。8.去勢時按仔豬日齡進行盡量保證仔豬日齡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