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一:合作社(公司+規模雞場)
“小規模,大群體”向“小生產單元,專業化生產,契約協作,公司統一經營”的模式過渡。
新模式發展首先需要協調各個規模雞場的社會分工,簽訂契約,總體規劃布局;其次各養殖場實現專業分段飼養,整場全進全出;然后,公司統一提供雛雞、統一提供飼料、統一管理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最后,創建區域雞蛋品牌,實現產業升級。
目前,新模式在后備雞的專業化生產上受到三個方面的制約。
第一方面是傳統觀念的制約。很多養雞戶存有顧慮,一是原有設備棄之可惜;二是自己育雛育成放心;三是周邊一些由舊雞場改建的育雛場生產狀況乃至一些負面報道都影響傳統觀念的改變。
第二方面是技術方面的制約。目前,尚未制定國家及地方《后備雞生產技術標準》,一旦出現糾紛,無任何法規依據。
第三方面是政策因素的制約。現在,后備雞場不在補貼范圍,發展后備雞養殖缺乏政策上的支持。
趨勢二:公司投資,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品牌銷售的現代產業模式。
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七個統一”:統一環境規劃檢測、統一優良雞苗供應、統一組織生物防疫、統一提供優良飼料、統一飼養管理程序、統一產品生產標準、統一品牌銷售。
趨勢三:適度規模。
目前,農業部規定的適度規模是“單場存欄量在10000只以上,單棟大于5000只”。
筆者認為,適度規模意味著原則上一定要根據自身的資源承載能力、生物安全等確定,并且要實施全進全出,分散飼養。因此,不同時間不同地區適度規模養殖應該有不同的內涵。
趨勢四:養殖方式轉變(放養,福利籠養)
這種模式需要充分利用林地、草場、果園、農田等資源發展放放養雞。雞覓食昆蟲、嫩草、腐殖質等,適量補料,不使用抗生素,是一種農林牧結合的生態放養模式,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