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繁母豬存欄量依舊維持高位,后期供應充裕,豬價承壓。1-4 月份, 受生豬、仔豬價格持續下滑的影響,能繁母豬存欄量高位有所回落,累計環比下降1.1%;5 月份,在豬價企穩回升的背景下,能繁母豬存欄量停止下滑,但依舊維持在5000 萬頭左右,處于歷史上較高水平。能繁母豬存欄量是影響生豬供給的關鍵變量,其存欄量高企,說明后期生豬供應充裕,仍需時間消化其存欄量,才能迎來正真的"拐點"。
2、生豬存欄量連續3 個月環比增長,短期供應無憂。生豬存欄量自3 月份以來,連續3 個月出現環比增長態勢(0.9%、0.7%、0.2%),表明短期供應無憂;雖然下半年豬肉需求回升驅動豬價上漲,但受制于存欄量增長,豬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
3、生豬供應短、中期供應充裕,后期豬價如何演繹?今年年初以來, 各家研究機構均對豬價做出相應的判斷,有人認為下半年是拐點,有人認為只是反彈,有人認為后期漲幅可能有10%左右,有人認為有30%-40%的漲幅,對于后期豬價運行態勢,要取得一致性認識是不可能的,正所謂"樂觀是樂觀者的通行證,悲觀是悲觀者得墓志銘"。對于后期豬價的判斷,我們認為今年4 月份的豬價(4、5 月度均價分別為12.8 元/千克、12.82 元/千克)可能是全年最低點,后期存在反彈的需求, 反彈幅度在10%左右,真正的"拐點"可能在2014 年中后期。
之所以說4 月份豬價是全年的最低點,理由主要有如下三點:
(1)近20 年的數據顯示5、6 月份豬價一般為全年最低點,歷史上只有三次例外,而例外的三次所處的背景分別為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生豬大規模疫情爆發。
(2)今年4、5 月份兩批次凍肉收儲后,豬價向政府調控目標靠近,但仍沒達到,政府仍有收儲的動力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