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阿根廷農業部對外表示,中國已批準進口首批阿根廷轉基因玉米。這意味著,中國最終也許會從美國等其他生產國進口轉基因谷物。
阿根廷農業部部長Norberto Yauhar稱,中國衛生部門批準進口6萬噸阿根廷轉基因玉米。這批玉米已經發貨,將用于喂養豬和雞的飼料。
玉米分析師徐曉苗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中國進口國外糧食,很多時候是考慮到國外糧價較國內要低廉,目的其實就是降低采購成本。"而且轉基因產品與中國進口目的的聯系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
大量進口
作為全球第三大玉米和大豆出口國的阿根廷,也是豆油和豆粕等副產品的主要供應國。
與此同時,中國目前已經成為阿根廷大豆的主要買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玉米,中國對進口大豆的需求量更為旺盛。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于日前透露,201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價值達130億美元,已超過波音飛機,成為美國對華出口價值最大的單項商品。作為大豆原產地的中國,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已由進口轉基因大豆占據
"由于現在美國農作物還未到豐收期,加上之前大豆玉米價格壟斷的問題。所以近期中國多阿根廷和巴西等地進口大豆,現今也開始從阿根廷進口玉米。"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蘭蘭對記者指出,而且中國市場對于南美等國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設法進入中國市場。今天我們以一批高品質的玉米船貨實現了這點。"Yauhar在聲明中稱,并提到貿易公司Bunge是這批船貨的出口商。"中國監管當局最終放行,向我們敞開了一個潛力巨大的玉米市場。"阿根廷農業部補充稱。
國內影響有限
提到中國對國外進口農產品的需求,張蘭蘭認為,無論是之前進口大豆,還是如今的阿根廷的6萬噸玉米,都會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但是由于國內對于大豆和玉米需求量的旺盛。進口的大豆玉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內市場供應的問題的同時,也擠壓了國內相關農產品的市場。
與此同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國內一直飽受爭議,業內人士認為,要從客觀的角度看轉基因產品。因為轉基因品種,往往能造成作物豐產,豐產后生產成本降低,在市場上價格具有競爭力。進口大豆也多為轉基因大豆,含油量高、出油率高,國內的油脂加工企業喜歡用進口大豆。
"在我看來,進口轉基因玉米或大豆,這只是一種循環關系,并不代表只要進口糧價便宜,就可不用計較糧食的轉基因性質。"徐曉苗認為,我們不僅要考慮進口農產品的成本問題,還要考慮到轉基因玉米進來后,加工成產品對國內的食品安全有沒有影響等等許多因素。
據徐曉苗介紹,中國進口玉米實行配額制,每年720萬噸,這個數量僅占中國每年玉米消費量的3%,所以此次進口大量阿根廷的轉基因玉米,對于國產玉米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