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拉動力不足 對國內農產品期貨影響如何
近期除了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印尼也宣布禁止棕櫚油及其原料出口,全球糧食危機再度升溫。
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代表的國際糧價持續走高,目前依然高位運行。此輪國際糧價的高位運行,會對國內農產品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市場人士認為,國內谷物的供應以自足自給和自產為主,進口為輔,國內谷物商品價格大概率會延續高位區間波動,甚至在今年國內種植面積有保證的前提下出現價格回落。
01國內谷物商品價格漲幅不大
雖然國際市場谷物價格漲勢較強,但國內農產品市場相關品種價格漲勢并不明顯。
文華財經數據顯示,國內玉米期貨主力合約由年初的2800元/噸漲至5月26日的2936元/噸,漲幅為4.8%;粳米期貨主力合約維持在3400元/噸水平震蕩;豆一期貨主力合約由年初的5800元/噸漲至目前的6325元/噸,漲幅為9%;豆粕期貨漲幅較大,主力合約由年初的3250元/噸上漲至4117元/噸,漲幅為26.67%。
“從今年1到5月中旬全球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表現來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CBOT小麥、CBOT豆油和連棕油,漲幅分別為53.2%、47.99%和36.51%,我國國內原糧漲幅明顯低于國際,這跟政府運用政策手段平抑物價是分不開的。”徽商期貨研究所農產品分析師劉冰欣指出。
華聞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劉大勇表示,國內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比國際上漲幅相對較小。其中大豆90%左右是進口,漲幅較大。玉米消費2.6億噸,進口2000萬噸左右,雖然進口虧損,但玉米缺口相對較小,大約1500萬噸缺口。小麥每年產量1.3億噸,消費基本也是1.3億噸左右,但中國國儲大約還有4000萬噸,水稻還有9000萬噸左右。“國家開始出臺擴種耕地等政策,糧食產量會有所保證,口糧問題是安全的。”
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表示,國內農產品與國際糧價的關系主要來自于進口依賴度的關系。以2021年數據計算,我國農產品進口依賴度分別是大豆86.2%、葵花籽油79.23%、玉米9.42%、小麥6.6%、稻米3.22%。因此,僅從糧食角度考慮,我國口糧依舊安全,今年國際糧價暴漲的情況下,我國糧食價格波動較為穩定,和海外形成較大的反差,而其他農產品包括大豆、棕櫚油、葵花籽等因進口依賴度較高,因此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
“國內谷物的供應仍是以自足自給和自產為主,進口為輔,目前國內整體糧食供應穩定,相對變化依然在于進口端,俄烏沖突情況下,海外谷物商品價格也將延續偏強運行,對國內谷物商品價格構成外溢效應。”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說,“考慮到我國糧食中谷物供應相對缺口有限,因此當前海外比較突出的糧食價格飆升因素對國內小麥、稻谷和玉米價格的持續拉動不明顯或力量不足,國內谷物商品價格大概率會延續高位區間波動,甚至在今年國內種植面積有保證的前提下出現價格回落。”
東北證券也表示,國內糧價溫和上漲,不可能出現類似國際價格暴漲暴跌。一方面國家會通過調控穩定市場,作為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物資,價格上漲過快過猛不符合我國國情,并且國儲充足的庫存能起到關鍵的壓艙石作用。另一方面農產品本身具有比較強的替代性。比如,玉米和小麥都是能量飼料,價差大了之后,飼料配方就會調整,少用玉米多用小麥;而由于豆粕價格持續上漲,蛋白飼料也開始大量使用棉粕、花生粕等雜粕。
以豆粕為例,豆粕ETF基金經理榮膺認為,目前國內豆粕基本面偏寬松,現貨供應充足,而需求疲弱。現貨供應端,隨著二季度南美大豆季節性到港增加,油廠開機率回升,豆粕現貨供應增加;需求端,一方面飼料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高價豆粕抑制其使用比例,所以豆粕需求偏弱。在供應增加、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豆粕現貨偏弱、基差走低、庫存上升。
02將延續區間震蕩
農產品期貨整體走強,但近日也有部分品種價格出現一定回調。那么,未來農產品期貨走勢將會如何?
方正中期研究院農畜產品組侯芝芳表示,當前農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自身供需面影響,二是俄烏沖突所帶來供應端的相對變化,三是疫情所帶來的需求端的相對變化。考慮俄烏沖突以及疫情影響已經進入后期,因此農產品相關品種已經反映大部分預期,市場不出現特別異常變化的情況下,農產品相關品種的關注點將再度回歸自身的供需面,目前供需面矛盾相對突出的品種有限,大多延續區間波動,階段性機會來看,下半年可以關注生豬市場季節性上漲機會。
劉冰欣建議,后市重點關注小麥和油菜籽,這兩個品種均為5月、6月份集中上市,目前處于新陳交替時間節點。疊加上述兩個品種已連續兩年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或有繼續上行的動能。其次是油脂板塊,目前該板塊不僅具有商品屬性,由于能源價格上漲,尤其是棕櫚油還附加了金融屬性,頗受資金青睞,后期預計仍有炒作空間。
劉博聞表示,大豆蛋白類、油脂類以及玉米等谷物品種近期價格走勢仍將維持震蕩偏強,出口政策的變動也將令價格波動加大。除此之外,生豬等生鮮品價格也有望持續走強,生豬價格在年初持續回落后近期有企穩走強的跡象,母豬存欄等產能指標在去年開始回落,將導致目前至三季度后國內的生豬存欄持續下降,生豬的供應壓力逐步釋放,支撐價格進一步上漲。
榮膺指出,預計后期豆粕價格上方空間或有限。一方面,前期利多如南美減產、美豆出口受益、俄烏沖突等邊際效用遞減,目前暫無實質性利多驅動;另一方面,2022/23年度新作大豆供需轉向寬松。至于夏季美豆產區天氣能否成為新驅動,還需客觀對待,因為天氣市雖為可能性之一,或提供一定的波動性,但能否形成新驅動仍需看市場情況,并不絕對。
來源:澎湃新聞
一周熱點
- 2022-08-16俄羅斯農業部調低小麥、大麥和玉米出口關稅
- 2022-08-15生豬價格一月漲超30% 下半年怎么走?
- 2022-08-158月USDA供需報告解讀及后期豆粕看法
- 2022-08-15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歐美玉米產量預期下降,飼糧價格上漲
- 2022-08-15農業農村部2022年8月中國玉米供需平衡分析
- 2022-08-122022年7月全國飼料生產形勢狀況分析
- 2022-08-11需求跟進不足 豬價看漲情緒消退
- 2022-08-11基差貿易助力玉米企業轉型升級
- 2022-08-11豆粕中長期價格重心仍將下移
- 2022-08-10對外依存度超過八成 大豆前7個月進口量下降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