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生產的問題一直是養殖戶中最為關注的問題,母豬產后不吃食情況不同,有產后就不吃食的,也有產后經過幾天后體溫升高不吃食的,也有接近斷奶時不吃食的。產后的護理措施決定母豬的產后的利用率,現就母豬產后不食問題進行闡述。
一、病因及癥狀
1、缺鈣:
日糧中缺鈣或鈣磷比例不當,日照不足或缺乏運動時,維生素D原不能轉變成維生素D,均可使血鈣濃度降低,胃腸蠕動緩慢。若病程長時,還會出現運動障礙。
2、維生素B1缺乏:
維生素B1可以興奮腸胃,使其蠕動和分泌功能加強。當維生素B1缺乏時,可造成胃腸蠕動減弱、胃液分泌量下降、食欲下降和消化障礙。
3、主要是因產前飼喂精料過多(尤其是多喂豆餅類),加上分娩時母豬過度疲勞,體質虛弱等,致使消化機能發生紊亂,引起不吃食。
4、產后感染:
產后子宮感染,發生子宮內膜炎,母豬腹痛、惡露不盡等病癥,影響食欲,出現吃食減少或廢絕。
5、欄舍環境惡劣:
母豬肢蹄有病,加之產床底網質量較差,過于松軟,使母豬肢蹄疼痛不食;衛生較差,床下污糞清理不及時,氨、硫化氫、糞臭等氣味刺激,引起不食。
6、 產后虛弱:
飼養不良,豬體衰弱,元氣不足;分娩時間過長,疲勞過度,損傷元氣;產時失血太多,致使氣血虧損,造成產后虛弱,致食欲減少。
7、飼料營養不足:
營養不全,飼料單一,尤其是在哺乳期間,小豬生長迅速,吸吮奶汁多,容易造成母豬缺鈣,致使食欲減退。
有的母豬還表現干瘦,毛焦,大便干燥,小便發黃等虛弱癥狀,主要是缺鈣造成的。如病情繼續發展,會引起破行或癱瘓。
8、胃腸神經紊亂:
多發生于初產母豬,由于疼痛和疲勞,使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高度抑制,胃腸蠕動和分泌功能極度下降,食欲隨之下降。
9.其他疾病:
如附紅細胞體、衣原體、關節炎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病原菌引起。
1.產房建筑應防寒保溫,通風,透光,房舍間距應是房高的3~5倍,門窗開關方便,遇有天氣變化,及時關閉門窗。安裝換氣扇,夏季加大通風量。也可在母豬頸上方加裝滴水降溫裝置。
2.制定科學的防疫程序,作好豬瘟、偽狂犬病、鏈球菌病的防疫工作,并作好免疫檢測,杜絕漏洞。
3.加強管理。
①母豬在懷孕期間,其營養一定要全面均衡,在懷孕晚期加豬優優;還應給予一定量的粗飼料,飼喂青草,或在飼料中增加草粉,使日糧中粗纖維含量維持在10%~12%,根據豬的品種,最高可達16%。
②母豬在懷孕后期,應單圈飼養,增加母豬活動空間,有條件者讓母豬輪流到戶外運動并接受陽光照射。
③母豬產前一個星期給豬洗澡,先用洗浴液擦遍全身,用溫水洗凈,再用0.1%高錳酸鉀溫水洗,擦干后轉入產房。
④產床最好用鑄鐵或竹片做床底,這樣母豬站臥比用鐵絲網底舒服,不傷乳頭。
⑤產前20天驅蟲,產前15天逐漸地換成哺乳豬料,同時補充足量骨粉、維生素B1、維生素B2,產前3天開始逐漸減料,飲麥麩紅糖水。
分娩前應對乳房和后軀清洗消毒,同時把每個乳頭擠出兩三把乳汁。
⑥分娩接產時,要搞好消毒,規范操作。有條件者,于預產分娩前一天早7~8點,肌肉注射0.2毫克氯前列烯醇,這樣既達到讓絕大多數母豬白天產仔,便于管理的目的,又有利于子宮凈化、復原,還可提高母豬泌乳力,促進仔豬生長。
⑦母豬分娩后,立即用葡萄糖酸鈣150毫升、青霉素40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單位和葡萄糖鹽水500毫升,靜脈注射;
同時給豬飲用溫熱紅糖水。這有利于增進食欲、產后恢復及凈化子宮,對預防母豬子宮炎、產后熱等有較好效果。
⑧分娩第一天少量喂食,以后每天增加1/4,第五天達到正常食量。
夏季應在早7點、下午4點、晚上11點喂料,白天飼喂牧草,以保證母豬足夠營養、腸道通暢。
⑨每天早上測量母豬體溫,連續測10天并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⑩產房內糞便要及時清理,保持清潔,空氣新鮮。有條件者,應使用臭氧發生機,既可消毒殺菌,又可凈化空氣。
⑾定期投放無2次中毒的鼠藥,消滅老鼠,并注意收集死鼠,做好無害化處理。夏季注意消滅蚊蠅。(資料來源:一帆動保養豬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