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中國小麥進口創新高:八成來自澳美加,從俄進口不足1%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3-07
 “中國對小麥的需求,如果不是替代玉米用作飼料原料的話,差不多用一半配額就夠了。”
 
  林湛江是一位從事小麥進口貿易多年的貿易商。他認為,由于小麥自給率很高,中國其實并不缺小麥,之所以每年還要進口,主要是進口優質品種,調劑余缺。
 
  2021年,中國進口小麥977萬噸,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多年以來,中國的小麥進口貿易基本來自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三巨頭”。盡管今年2月海關總署公告“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但到底能進口多少,實現多大比例的進口替代,仍有待后續觀察。
 
  縱觀這20年來小麥進口的總體情況,進口小麥多是對優質品種的補充與調劑,對國內的口糧安全不會造成多大影響。2021年,小麥進口量達到歷史最高,也僅占國內小麥產量(13694.6萬噸)的7.1%。
 
  當前小麥進口以澳美加為主
 
  在進口配額的約束下,從2001年開始,中國的小麥進口量一直不溫不火。從2014年以來,中國進口小麥維持在300-400萬噸的規模。以2019年為例,小麥進口320.48萬噸,只占配額的三分之一。
 
  轉折從2020年開始。這一年,小麥進口量暴漲至838萬噸小麥,同比增長140.2%,占小麥進口配額的87%;2021年,小麥進口量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6.6%,達到977萬噸,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將全年進口配額用盡,達到配額的101.4%。
 
  在小麥進口量“暴走”前,進口小麥多是對優質品種的補充與調劑。從小麥進口結構來看,中國主要從美國(硬紅春麥)、加拿大(紅皮春小麥)、澳大利亞(硬麥)進口強筋小麥品種,從澳大利亞(標準白麥)、美國(軟紅冬)進口弱筋小麥品種。
 
  林湛江稱,所有拿到配額的企業,都會優先考慮進口高附加值的小麥品種,也就是進口強筋或弱筋小麥。不過,考慮到國內的市場需求,基于價差進口貿易企業也會適當進口飼用小麥。
 
  之所以美加澳“三巨頭”會成為中國主要的小麥進口來源國,林湛江解釋稱,一方面是考慮進口成本,另一方面是考慮小麥質量。而從黑海地區運到中國,物流上并不劃算。同時,還要考慮用途,黑海地區的小麥質量不及“三巨頭”,多用于飼料,真正高質量的小麥并不多。第三黑海地區流行著小麥矮腥黑穗病(TCK),在嚴重影響產量的同時,又嚴重影響品質。
 
  進口數據鮮明的反映了這一進口態勢。一位農業領域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以2021年為例,澳大利亞占28%、美國占27.9%、加拿大占26%,合計占81.9%。此外,中國從俄羅斯、烏克蘭進口小麥占比極低。其中,俄羅斯僅占0.5%,烏克蘭沒有進口。
 
  小麥進口渠道多元化
 
  農業農村部小麥市場預警監測首席分析師曹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國內優質小麥市場的供需缺口,仍依賴國際市場,但這部分市場缺口的增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自2017年以來,國內就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擴大強筋或弱筋小麥種植面積,雖然國產品質可能跟國外仍存在差距,但并非完全不可以替代。
 
  不過,小麥進口貿易卻面臨著進口來源單一、渠道布局不盡合理的風險。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霞、韓一軍主持的專項課題成果,2019年,全球出口小麥的國家除中國共涉及88個,而中國小麥進口量的90%以上集中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哈薩克斯坦和美國,渠道分布過于集中,進口來源有限。長期以來,由于加拿大小麥價格低、品質高,優勢明顯,中國小麥進口量最大的國家都是加拿大,多數年份占中國小麥進口總量的50%以上。但加美關系密切,加拿大內政長期受美國影響較大,中國小麥進口過度集中在加拿大市場的風險較高。
 
  因此,該專項課題成果認為,短期來看,基于國內小麥的結構性供需矛盾,優質高筋小麥的市場供需缺口仍需由國際市場供給。可以從哈薩克斯坦增加優質小麥進口以補充國內需求;中長期來看,對于普通小麥,中國可逐漸增加從俄羅斯、烏克蘭的進口。
 
  作為新興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出口量正在不斷提高,沖擊著全球出口小麥“舊秩序”。從2017年開始,俄羅斯超越美國和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2021/22年度,俄羅斯、烏克蘭的小麥出口總量占到全球29%。業內稱,世界小麥出口市場格局、出口競爭力和貿易流向的變化,為各小麥進口國調整進口來源結構、多元化進口來源結構提供了機會。
 
  目前,中國對俄羅斯、烏克蘭的小麥進口量很小。上述農業領域專家透露,2021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4.88萬噸,占總進口量(977萬噸)的0.5%。
 
  不過,也有機構統計稱,2021年從俄羅斯運往中國的小麥為5.5萬噸左右。
 
  中俄小麥進出口貿易逐步壯大
 
  一直以來,由于受到小麥進口配額管理、中俄兩國檢驗檢疫標準差異和物流運輸瓶頸等多方面條件制約,俄羅斯遠東地區小麥始終沒有成規模出口到中國。
 
  2016年1月26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發布第8號公告,允許符合中國進口檢驗檢疫要求的俄羅斯小麥輸往中國。根據公告附件《進口俄羅斯小麥植物檢驗檢疫要求》,允許進口俄羅斯小麥的產地僅限4個地區。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口岸開始進口俄麥,其中大部分俄麥在滿洲里進行落地加工。2020年7月,滿洲里海關對外宣稱,2020年上半年,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口岸進口俄羅斯小麥1.7萬余噸,創歷史新高。
 
  2021年10月19日,中糧集團從俄羅斯進口的667噸小麥抵達黑河口岸,脫箱卸貨到當地海關監管庫。這是中國首次成規模地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進口小麥,這打開了中俄農業合作的一個新渠道。
 
  2022年2月4日,俄羅斯與中國簽訂《關于俄羅斯輸華小麥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補充條款》,隨后2月23日,海關總署發布2022年第21號公告,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不過,俄羅斯小麥,特指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且未發生小麥矮腥黑穗病的地區種植的,僅限于加工用途的春小麥。
 
  前述中國農業大學專項課題成果認為,從產出能力來看,未來十年間,黑海地區的小麥產出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未來在進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投資的過程中,應以加強對糧食產業鏈控制為核心。黑海地區小麥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小麥出口國,主要取決于其小麥種植品種和出口結構的變化。其次,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高出玉米一半,飼用小麥可作為飼用玉米和大豆的替代品。俄羅斯等地的飼用小麥品質較好,如果放開該國飼用小麥進口,不但能彌補蛋白供應不足,還可能有效降低飼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