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握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時間: 2022-11-24
我國已經實現口糧絕對安全,確保飼料安全則成為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矛盾。從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看,2022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2233萬噸,較2021年同期減少11.3%。糧食進口呈現量減價揚的態勢,除了大米和高粱進口同比增長外,其他糧食品種進口量同比下降。我國糧食進口以飼料糧為主,人們最擔心的是糧食進口減少是否會影響飼料糧供應安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型,對肉蛋奶的消費需求增加。作為世界重要的養殖大國,我國飼料糧需求快速增長,作為飼料糧食消費的玉米供需緊張,大豆自給率低,需要通過進口填補國內需求缺口。多年來,我國糧食進口一直以大豆進口為主導,玉米次之,小麥和大米進口量很少。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物流不暢,地緣政治沖突持續以及一些國家實行糧食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致使全球糧食供應鏈出現問題。在全球供應相對充裕的情況下,全球糧食供需不平衡問題凸顯,使得我國糧食進口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導致今年我國糧食進口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目前來看,糧食進口量下降對國內飼料糧穩定供給影響有限。首先,今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雖然有所下降,但全年糧食進口總量有望與2020年進口量持平,對國內飼料糧穩定供應影響不大。其次,面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我國未雨綢繆,從供需兩側入手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飼料糧供需基本面保持穩定。從供給側看,今年我國實施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的糧食生產政策,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為保供給、穩物價、增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撐。從需求側看,我國一方面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防止玉米過度深加工擠占飼料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推進配合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日糧配方結構,充分發掘利用本土飼料資源,推動飼料配方結構多元化,對緩解我國玉米供需矛盾和大豆對外依賴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糧食進口關系到我國飼料糧安全。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我國還須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共同暢通糧食供應鏈,穩定國際糧價,堅決反對將糧食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升對國際資源的掌控能力,推動形成更加多元化的進口格局,降低進口風險。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來,繼玉米、小麥突破進口關稅配額后,今年前10個月大米進口量首次突破進口關稅配額。我國要完善糧食進口配額管理制度,精準把握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確保國內糧食生產安全。
立足國內基本解決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是我國一以貫之的大政方針,絕不能把國內糧食安全建立在不確定的國際市場上。我國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創新,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減少糧食損失浪費,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儲備糧是保百姓飯碗的糧食。我國要加快構建與大國地位相符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不斷完善儲備體系和體制機制,管好用好儲備糧,保障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上一篇 | 羅薩里奧交易所將阿根廷小麥出口下調到650萬噸
下一篇 | 美國小麥價格上漲,因烏克蘭產量擔憂
一周熱點
- 2022-12-30上市豬企刷新生豬出欄量已成定局!年頭均盈利886元,合理規劃產能為重中之重
- 2022-12-30供需雙重擠壓 全球大豆價格創半年新高
- 2022-12-29國內首個政策性蛋雞期貨收入保險項目落戶青島
- 2022-12-29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注銷部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公告
- 2022-12-29全國豆粕庫存連升五周 現貨價格走勢如何?
- 2022-12-28大北農鳳凰國際創新園盛大開業
- 2022-12-28農業農村部就加強秋冬季生豬疫病防控作出部署
- 2022-12-28農信數智攜手四川天王集團共建天王數字化平臺
- 2022-12-28全球肉類市場報告:國際肉價創歷史新高,中國豬肉進口量下降近45%
- 2022-12-282022年豆粕市場回顧及行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