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或可期 國際油價強勢反攻
國際油價在連跌3天后出現回升,帶動能源股全面反彈,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股價上漲超過1%。
與此同時,因冰島火山噴發而幾乎停滯的歐洲地區航班逐漸開始恢復,緩解了投資者對航空燃油需求下降的擔憂,為油價增加了上行動力。
受以上因素影響,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20日上漲2美元,收于每桶83.45美元,漲幅達2.5%。倫敦市場6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57美分,收于每桶84.80美元。
瑞士信貸4月20日發布能源市場分析稱,09年12月末的迪拜債務問題導致國際油價一日內大跌7%,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高盛的消息再次打壓油價跌去5%。這兩大因素均不涉及現貨供需,但與風險偏好及資金流動密切相關。因此,從根本上看,這反映出實際油價和市場預期之間的差別,涉及市場對未來供需及閑置產能的總體預期。
回顧上次衰退,國際油價翻番隨后進入區間整理,即便是在05年至07年,油價仍位于55美元至80美元/桶之間,直至07年9月的周末后期,才順利突破80美元/桶,此次閑置產能在衰退期末幾乎一直維持高位,因此必將有所回落,市場顯然在尋找ISM等美國需求跡象,相關進展將推動原油資金流動。目前真正支持油價的是美國經濟復蘇,復蘇力度則取決于消費者。從趨勢上看,第二季的疲弱因素已經讓路,美國駕車需求旺季的到來將支撐油價持穩于90美元/桶附近(重要技術關口)。近期美國需求回升并顯露季節性特點,對此瑞信認為,只要美國需求數據依然積極,則原油的剩余動力將保持完好。預計油價隨后將進入修整區間,直至閑置產能準備就緒及其他復蘇跡象增多。
不過,限制因素也非常多,例如中國需求增長減速、全球工業生產創高點、精煉萎縮、閑置產能以及承受能力的突破。中國部分層面的原油需求目前高于趨勢線,新石化產能的啟用和柏油需求是主因,但后一需求似乎已達峰值。瑞信認為,中國2010年原油需求增幅為5%至7%,今后則將開始放緩。近期中國汽車企業披露的高位庫存也暗示銷量減緩。其次,歐佩克(OPEC)閑置產能也將繼續流入市場,3月產量月比雖下降,但主要起因于伊拉克天氣問題。剔除伊拉克后,沒有任何一個成員國出現減產跡象。并且,全球工業生產動力3月即將(或已達)峰值。
總而言之,瑞信預測,中期市場將持緊,但不會重演07年下半年至08年上半年走勢。預計OECD需求2010年與2011年將分別增長0.2%和0.6%(其中美國分別增1%和1.3%),隨后每年回落0.6%至0.7%(美國需求年均回撤0.3%)。同期非OECD國家需求將增長3.8 %和4%,隨后年均增長3.2%。非OPEC供應高于預期,但2010年后的增長將收縮,直至2014年回升。未來12個月內油價將在70美元至90美元/桶之間波動。在此期間,一旦美國需求復蘇被消化,油價將在區間低端徘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