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鏡鯉、中國對蝦“黃海2號”、清溪烏鱉、湘云鯽2號、雜交青蝦“太湖1號”和匙吻鱘均應嚴格控制在人工可控的水體中養殖。
特此公告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第四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審定通過品種簡介
一、品種命名登記說明
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品種命名登記號說明如下:
(一)“G”為“國”的第一個拼音字母,以示國家級品種。
(二)“S”為“審”的第一個拼音字母,以示審定通過的品種。
(三)“01”、“02”、“03”分別表示選育種、雜交種和引進種。
(四)“001”、“002”、…為品種順序號。
(五)年代為審定通過的時間。
如:“GS―01―001―2008”為松浦鏡鯉的命名登記號。
(六)第四屆第一次會議審定通過了6個新品種。
二、品種簡介
(一)品種名稱:松浦鏡鯉
品種登記號:GS―01―001―2008
品種來源:德國鏡鯉選育系F4
培育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品種簡介:松浦鏡鯉是在德國鏡鯉選育系F4基礎上,采用混合選擇方法,從1998年開始繼續選育3代后獲得的體型完好、背部較高而厚,生長快,抗寒力強,繁殖力高,體表基本無鱗的新品種。
該品種頭小背高,可食部分比例大,鱗片少;與德國鏡鯉F4相比,生長速度快30%以上,1齡魚和2齡魚平均越冬成活率提高8.86%和3.36%,3齡魚和4齡魚平均相對懷卵量提高56.17%和88.17%。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中養殖。
養(繁)殖技術要點:1.親魚培育與苗種繁殖:培育池面積一般0.67公頃左右,水深1m~2m,水溫上升到10℃以上時開始投喂,水溫上升到16℃~18℃時可進行人工催情產卵。2.魚苗孵化密度:16m2孵化池可放魚巢10桿~12桿,可獲魚苗80萬尾~150萬尾,注意補充新水以防缺氧。3.發塘池面積在0.13公頃~0.33公頃為宜,魚苗下塘前徹底清塘消毒,每公頃放養魚苗150萬尾~225萬尾,下塘4天~5天后要適時追肥,或潑灑豆漿。4.魚種培育池面積0.2公頃~0.6公頃,水深1.5m~2m,每公頃放養魚種6萬尾左右。5.成魚魚池面積以0.33公頃~1.33公頃為宜,水深2m~2.5m,每公頃放養1.2萬尾左右,投喂做到“四定”,保持池水清新。
(二)品種名稱:中國對蝦“黃海2號”
品種登記號:GS―01―002―2008
親本來源:中國對蝦野生群體和養殖群體
培育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品種簡介:中國對蝦“黃海2號”是采用群體、家系與多性狀復合育種技術,經10代連續選育獲得的品種。
該品種生長速度快,收獲體重比未經選育的野生種提高30%以上,適合大規格商品蝦的養殖;具有明顯的抗病性,表現為不發病、染病后死亡慢等特點,染病死亡時間延長10%以上;馴化特征明顯,游動慢、不易受驚、養殖存活率高。該品種適宜在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及遼寧等人工可控的海水養殖區養殖。
養殖技術要點:1.養殖前,徹底清除養殖池污泥及敵害生物,特別注意清除雜蝦、蟹等可能的病毒攜帶者。2.接種、培育藻鉤蝦等天然餌料,依據基礎餌料繁殖情況和計劃產量控制放苗量。3.使用病毒檢驗陰性的親蝦和苗種。
(三)品種名稱:清溪烏鱉
品種登記號:GS―01―003―2008
親本來源:野生中華鱉
培育單位:浙江清溪鱉業有限公司、浙江省水產引種育種中心
品種簡介:清溪烏鱉是1992年至1994年從浙江德清和杭州塘棲捕到的腹部烏黑的野生中華鱉共11只,經5年的培育和擴繁形成360只基礎群體,在1998年采用群體選育方法,以形態特征為主要選育指標,經連續5代選育而成的新品種。
該品種全黑體色遺傳穩定性達到100%,背部有深黑色斑紋,從吻端到四肢腳爪及尾的腹部為黑色;與中華鱉日本品系、太湖群體和臺灣群體相比,肌肉中17種氨基酸含量高1.9%、4.8%和15.6%,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6.7%、8.9%和19.4%,呈味氨基酸含量高0.8%、2.6%和14.4%,DHA和EPA含量高56.7%、58.1%和28.4%。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中養殖。
養(繁)殖技術要點:與普通中華鱉養殖技術相似。1.稚幼鱉培育:人工控溫培育,水池面積以20m2~30m2為宜,水深約35cm,每平方米放養20只~30只,以鱉體重3%的投喂適口的軟顆粒飼料,定期改善水質。2.成鱉外塘培育:池塘面積宜在6000m2以上,水溫上升到25℃開始放養,每平方米放養1只~2只,以鱉體重5%~10%的投喂飼料,逐步增加動物性餌料的比例。
(四)品種名稱:湘云鯽2號
品種登記號:GS―02―001―2008
親本來源:改良二倍體紅鯽♀×改良四倍體鯽鯉♂
選育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品種簡介:湘云鯽2號是利用遠緣雜交技術與雌核發育技術相結合,以改良二倍體紅鯽為母本,經多代選育培養而得到的四倍體鯽鯉為父本,通過倍間雜交而獲得的三倍體新品種。
該品種為三倍體(3n=150),具有和湘云鯽相似的生長快和不育的特性,其體型高,肉質鮮嫩,父本精液量比湘云鯽父本精液量高1.6倍~3倍,大大降低了制種成本。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中養殖。
養殖技術要點:除參照四大家魚人工養殖技術操作規程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嚴格清塘消毒,徹底清除敵害和野雜魚;2.放養密度適當;3.適當肥水下池,科學投餌。
(五)品種名稱:雜交青蝦“太湖1號”
品種登記號:GS―02―002―2008
親本來源:父本為青蝦和海南沼蝦雜交種(經與青蝦進行兩代回交的后代),母本為太湖野生青蝦
培育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品種簡介:父本群體:2001年以青蝦為母本、海南沼蝦為父本進行雜交;利用群體選育技術對雜交種進行選育,通過連續2代與青蝦回交和連續3代群體內自交而選育的群體。母本群體:2003年采捕太湖天然水域的野生青蝦,利用群體選育技術連續選育3代獲得的群體。
該品種在同等養殖條件下,比太湖青蝦生長速度提高30%以上,單位產量提高25%左右。
該品種適宜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工可控的淡水池塘養殖。
養殖技術要點:1.該品種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產量高,建議在養殖過程中捕大留小,輪捕上市。2.養殖場所必須建立嚴格的隔離和防逃措施,禁止將其投放于天然水域。
(六)品種名稱: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
品種登記號:GS―03―001―2008
親本來源:1990年4月從美國引進
引進(培育)單位:湖北省仙桃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品種簡介:匙吻鱘是1990年4月從奧賽奇漁業公司引進匙吻鱘受精卵2.7萬粒繁育而來。2002年3月匙吻鱘人工繁殖成功,自行繁育F1代8000余尾。2003年至2007年每年繁育子代苗種30萬尾~50萬尾。
該引進種原產于北美,棲息于水體中上層,性溫馴,雄魚7年~8年可成熟,雌魚9年~10年成熟。pH適宜范圍為6.5~8。生長的酸堿度和硬度范圍較廣,在2℃~37℃的淡水中都能生存;主要濾食浮游動物。匙吻鱘生活周期長,個體較大,在我國人工飼養條件下生長較快,易捕撈;該品種在池塘養殖中尚未發現發病情況。
匙吻鱘肉味鮮美,經濟價值高,營養豐富,皮可制革,體長5cm~15cm的魚可作觀賞魚出售,魚卵可加工魚籽醬。該引進種應在人工可控的淡水水域內養殖。
養(繁)殖技術要點:1.夏花魚種的培育:卵黃苗,每立方水體放養500尾~600尾,2.5cm以上苗種,每立方水體放養200尾,餌料以紅蟲為主。2.魚種的培育:以池塘培育為主,也可網箱培育。池塘培育面積0.2公頃~0.33公頃,水深1.5m~2m,注排水方便,育苗放養前暴曬,清池消毒后注入新水,魚苗下塘前3天~4天施足底肥,并增潑豆漿,促使枝角類大量繁殖,肥水下塘,每公頃放養1.2萬尾~1.5萬尾。3.成魚養殖:①池塘養殖:池塘主養,面積0.33公頃~0.67公頃,每公頃放養15cm~20cm魚苗3000尾~3750尾,適當搭配草魚、鱸魚、白鰱等品種;②池塘套養:每畝放養25cm~30cm的魚種20尾~30尾;③網箱養殖:面積4m×5m,深2m,每平方米放養15尾,攝食水體中的浮游動物,輔以投喂配合飼料;④湖泊水庫放養:每平方米放養40cm的匙吻鱘2尾~5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