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水產品出口協會消息,歐洲是印度水產品最大的出口地區,但是,近幾年隨著歐洲地區水產品進口能力下降,印度水產企業將出口目標逐漸轉向亞洲及其他地區。印度水產品出口協會表示,歐盟不僅加強了進口養殖水產品的檢測,而且將進口養殖水產品檢測費用提高了20%。由于每次貨運運輸都需要接受歐盟檢測,致使出口產品運輸時間平均推遲10天左右,導致歐盟進口商延遲10天收到貨物,而印度出口商必須支付因延期產生的滯納金。
印度水產品在歐洲的出口收益占總出口收益的30.07%,今年印度水產品出口商看到東方國家的市場潛力,逐漸將目標鎖定亞洲地區,如中國,出口收益占總收益的17.73%,東南亞地區占14.61%,日本占12.96%。
同時,印度水產品出口商也發現了俄羅斯和越南的市場潛力,隨著兩國政府對印度水產品出口業的積極推動,印度水產品在俄羅斯和越南的出口業越來越有利。印度和俄羅斯簽署了雙邊合作備忘錄,其中有內容強調雙方將加強在水產業方面的合作。根據合作備忘錄內容,印度水產品出口商出口的水產品前必須在俄羅斯健康機構進行登記。目前,已有62家印度水產品出口企業完成出口注冊登記。
印度擁有強大的水產品生產能力,但是加工能力較低,越南正是看好印度具有水產品大量出口能力,從而向印度進口水產品后進行水產品加工后再出口。如今已有26家印度水產品企業與越南簽署了出口協議。
然而,最新的規則要求,如果印度水產品出口商在向歐盟以外國家或地區出口水產品時遭到拒絕,其產生的運輸費用和滯納金仍將由印度水產品出口商承擔。因此,大多數印度水產品出口商都與各國進口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新規則只會對沒有經驗的新出口商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