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年一造養殖法
1、優點:簡單、易操作。總體上是年初放苗年底收獲,不會有越冬凍死魚的風險。
2、缺點:大部分魚在每年的10月份才達到上市規格要求,而每年10-12月是羅非魚集中上市時段,也是價格最低的時段。如果在10-12月集中上市的話,經濟效益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3、改良方法四種
(1)放養20-100尾/500克的魚種,放養密度1500-2000尾/畝,9-10月份上市.
(2)“50+50”養殖法,7-12月分批上市。各一半的池塘面積放養密度為1000尾/畝和4000尾/畝,到7月,放養密度小的魚已經達到可上市規格1斤以上,而4000尾/畝的有3-4兩的規格,此時,可以分塘繼續養殖,分批上市。這樣可以提早1-2月上市,提高利潤.
(3)周年養殖法,7-10月/次年4月清塘上市。這種養殖方式在韶關、肇慶等山區山塘效果較好。5月放11朝的苗,9月份即可分批上市,刮過幾次塘之后,本錢都差不多收回,留下塘底魚過冬,全年平均價格處于中上水平。
(4)“50+50”養殖法與周年養殖法混合。
二、兩年三造養殖法
是指在兩周年內使羅非魚飼養池塘出現三次放種飼養、三次清塘收獲的養殖方式
1、特點:從養殖工藝、流程以及產量、市場價格等看均有良好的表現
2、具體操作方法
(1)第一年3-4月放養30-70尾/500克大規格魚種,當年7-9月上市
(2)當年新種苗快速標粗,到8-9月上市后養成5-10尾/500克的大規格魚種過塘,次年5月份清塘上市
(3)5月份放養當年12朝(60-80尾/500克)魚種,年底上市。余下部分次年3-4月份上市
三、一年兩造養殖法
是指在一周年內使羅非魚飼養池塘出現兩次放種飼養、兩次清塘收獲的養殖方式
1、特點:從養殖工藝、流程以及產量上來看是可行的,但養殖成本稍高
2、優點:產量高,一年兩造畝總產量可達到2噸或以上
3、具體操作方法
(1)3-4月放養大規格魚種(10-30尾/500克),7月份上市
(2)7-8月份放10-20尾/500克的大規格魚種,年底上市
4、注意事項
(1)魚苗標粗池塘面積要足夠,分級配套要計算好
(2)要有好的飼料保證
(3)勞力成本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