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品物流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水產品具有生物屬性,容易腐爛變質。水產品起捕后由于環境變化較大,特別是海洋漁汛和海淡水養殖產品收獲季節,魚貨集中,極易腐敗變質而失去水產品的價值,質量事故產生的風險大。水產品是自然的產物,具有季節性和周期性。水產品的自然屬性對其運輸、包裝、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經營水產品物流風險較大。在我國水產品生產與消費在空間與時間上的背離,使得水產品運輸與倉儲十分重要。據不完全統計,水產品的物流成本中,運輸和儲存成本占其總體物流成本的65%。目前我國水產品物流以傳統流通方式為主,我們應加強運輸與倉儲的有效利用與改進。必須注意,這種傳統物流形式常常是企業水產品的自營物流,或者說企業沒有把物流剝離出來。
水產品物流現狀
目前水產品儲存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以船上儲存為例)。冰鮮保存:近海圍網船上沒有任何冷凍設施或者其他保鮮設備,他們利用簡單的魚倉和事先準備好的冰,將魚和冰一層一層的間隔鋪放,起到保鮮作用,而其最長期限保存期可達一個月左右。冷海水保鮮:利用海水,再在海水內撒鹽以降低海水的冰點,通常原海水溫度-4~5℃,通過撒鹽后可以降低到-10℃以下。由于冷海水保鮮保存是將魚體浸在海水中的,不適用于長期保存。冷海水保存方法容易增加魚體的含鹽度從而使魚的品質下降,保存期最多也不能超過二個月。時間長了會造成魚體的含鹽量上升超標,將使魚的價值大跌甚至廢棄。冷裝箱保存:將魚進行簡單的大小分類,再集中裝入冷藏箱中;將魚體倒懸在冷藏箱內保存運輸。超低溫保鮮:利用船上的柴油發電機啟動設備,進行-55℃保鮮,最長保鮮期可以長達2年之久。超低溫保鮮屬于比較先進的保鮮技術,但并未被廣泛使用,現在僅用于金槍魚。超低溫保存金槍魚的倉儲期為一到兩年,具體出倉情況視魚體的市場需求情況而定。在保存冷藏前基本上都需要經過簡單的加工,由于魚種的不同,加工的方法也不同;其中屬金槍魚的加工方法較為復雜,需要清洗,破壞神經,放血,去尾,鰓蓋切口等多項步驟,由于加工程度的不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魚的保存質量。
水產品運輸形式主要有汽車運輸、船舶運輸、海輪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運輸。汽車運輸:目前由于我國高速公路的迅速發展,以及各地新農(漁)村建設“村村通路”工程的推進,利用汽車進行水產品運輸是最方便、最直接的運輸方式。水產品的運輸車輛主要有常溫(0-10℃)、冰鮮溫(-2~3℃)、冷凍溫(-10~-18℃)等三種不同車型汽車。對于活鮮水產品常常采用帶充氧裝置的箱式卡車、敞蓬卡車等。船舶運輸:采用各種運輸船和汽車輪渡等形式,連接了一些水系發達的水產品重要產地,將當地生產的各色水產品向外輸運。由于水路運輸費用比公路節省一半以上,支持了價值不高的四大家魚等活銷輸運過程的有效性和經濟性。海輪運輸:通過專用船、集裝箱船等進行沿海運輸、近海運輸、遠洋運輸。我國海洋捕撈業的1000萬噸漁獲,通過漁船海上運輸,到達海岸邊的漁港碼頭,然后進入漁市場。我國遠洋漁業每年也有100多萬噸外海漁獲,經過數千里的海上運輸,來到國內市場。鐵路運輸:對比汽車運輸,鐵路運輸不受天氣影響,穩定、安全,具有定時性。我國地越廣闊,通過大批量水產品中長距離的車皮運輸和集裝箱運輸,可以充分發揮鐵路運輸運費低廉的優勢。目前,東部沿海地區大量凍品或者干品的海產品,例如凍帶魚段、凍小黃魚、干紫菜、鹽海蟄等,都是依靠鐵路運輸到四川、貴州,甚至到新疆等西部省份,現在有了“青藏鐵路”的火車運輸,凍帶魚等海產品,還有許多鮮活水產品、罐頭水產品等,都已經不斷進入西藏,出現在拉薩等城市的各類市場上,方便消費者購買。航空運輸:高檔鮮活水產品則基本是采用航空運輸的,空運途中通常采用充氧保活保鮮的封口包裝方式。以進口澳大利亞龍蝦、泰國草蝦為例,由于龍蝦、草蝦等價格較高,在進口空運過程中,被要求包在有空氣而增氧的密封水袋中,在口袋外加冰然后放入泡沫箱中。由于單程空運的耗時間通常在18-24小時,高檔鮮活水產品配合充氧包裝,保活保鮮是可以做到的。此外,北方大連、青島的鮮活名貴貝類快速進入我國南方廣州、上海市場,也常常采用航空運輸。郵政快遞方式:例如大型超市、批發市場都有河蟹經銷,為了擴大銷售,2008年10月蘇州、南京等地,結合郵件包裝的出新,推出河蟹的郵政快遞服務。
我國水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我國廣大漁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除個別較富裕的地方實現了村村通的道路要求,大部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道路狀況差,路網聯通度低,物流運輸工具難以發揮作用,物流運費高;廣大漁村缺乏現代水產品儲運設施、設備;沒有專業的車輛運輸隊同時車況較差,致使水產品物流時間過長,發生腐爛變質的情況;沒有科學的冷藏設備,鮮活水產品就難以運輸,損耗嚴重。水產品保鮮和加工技術落后,特別是生鮮冷鏈技術未能充分應用;沒有科學的工藝和技術,水產品就難以實現加工增值。
水產品物流包括原料生產、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因為操作不當而出現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問題,缺少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手段,在冷鏈系統的配置與管理中,也常常缺少水產品質量的評估環節,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水產品物流分散的問題、惡性競爭和非法競爭的問題,也是造成水產品質量監督缺失的原因之一。
目前,批發市場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仍然滯后,不能完全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零售市場。冷鏈物流造成的物流成本過高,決定了冷鏈物流只能應用于少數農副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依然存在。
一周熱點
- 2021-05-18美國農業部:私人出口商報告對墨西哥銷售12.8萬噸玉米
- 2021-05-18上周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增長,對我國裝運14船玉米
- 2021-05-18美國玉米酒糟粕周報:上周玉米酒糟粕價格下跌
- 2021-05-18周一美國農業部報告對中國銷售170萬噸玉米
- 2021-05-18上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增長,但是比去年同期減少25%
- 2021-05-18NOPA:4月份美國大豆壓榨量為436萬噸,低于預期
- 2021-05-182021年5月17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5-17玉米、豆粕價格高位盤整 下游飼料提價跟漲
- 2021-05-17關注:飼料企業上調價格背后的深層邏輯
- 2021-05-17交易所:截至5月12日,阿根廷大豆收獲完成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