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羅非魚業異常艱難的一年。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介紹,2015年前3季度,我國羅非魚出口量27.3萬噸,出口額9.05億美元,同比上年出口量微增1.1%,而出口額卻降低10.9%。據湛江市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岑堅透露,今年1-10月湛江地區羅非魚和對蝦的出口量下降20%-30%,進口上漲10%左右。導致2015年局面的直接原因,一是藥殘導致的出口受限,二是整個大宗淡水魚價的低迷。
2016年出口形勢如何?最近,本刊采訪了行業幾家大的羅非魚加工企業。
通威(海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易剛輝在采訪中表示:“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來說,我們感覺明年開春以后,整個形勢也不是特別樂觀,起碼明年上半年還是保持一種相對較低的狀態在運行,究竟明年全年是怎樣的一個態勢還不好說,起碼我覺得眼前一時看不到快速地轉好的現象。”
一方面,易剛輝認為羅非魚的品質不容質疑,只是現在如何把這條魚整體的品質表達出來,這可能需要整個行業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在現在養殖環境、藥殘的控制以及最終品質的表現(比如口感)等方面。“本來國外對我國羅非魚品質的認同度就不是很高,在這樣的情形下,大家又在往低價格的方面去互相競爭,勢必造成羅非魚的品質難以得到提升。今年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養殖戶處于一個盈利不多、虧損較多的的局面,那養戶就沒有更多的能力去提升羅非的品質。”另一方面,易剛輝表示中國羅非魚價格相對很多國家來說還是較低的。“那為什么就不能提高一點呢?哪怕是提高0.1-0.2元,對行業能會有很大的影響。而實際上浮現出來的競爭、朝著低端的方向去發展,只會更困難。我們也期待大家能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去努力。”
在采訪中,易剛輝表示,藥殘這方面還是要看整個養殖環節的控制,主要是缺乏自律和經濟的拉動。他分析,改變一些養殖方式,養殖戶勢必要去增加一些投入,而現在如果養殖戶都感覺困難的話,有的就不愿意去改變這個狀況。
湛江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治國:“據我們從客戶了解到的信息,明年羅非魚在美國的出口量應該會有所好轉,好轉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好判斷,但肯定比今年好。因為經過了磺胺事件之后,現在行業也在反省。再者,羅非魚在美國還是屬于大眾的消費水產品,地位還是在的。”據馮治國介紹,今年恒興的羅非魚出口量增長了30%左右,在美國也有增長。“恒興能保持增長的原因有三:一是有集團協同優勢,二是在原料市場有優勢,三是客戶群體比較豐富,優質大客戶多。”馮治國認為行情越是低迷,反而要維持一個正常的量,一方面是給養殖戶和行業信心,另一方面,量做大了其實也能降低成本,所以今年行情不好他們的利潤依然能保持往年持平。馮治國認為今年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以及越南的巴沙魚等低價魚的沖擊導致了今年羅非魚的困境。
據海南蔚藍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楊華穎透露,蔚藍海洋主要生產美國高品名質客戶產品,生產出口較為穩定,羅非魚出口數量與2014年基本持平,但銷售金額有一定下降,其原因是市場銷售價格與去年相比下降較多。
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孝文表示,美國與歐盟是海南勤富的主要市場,2014年海南勤富出口了472貨柜羅非魚產品, 2015年1-11月已經出口488柜, 預計整年數量會超過560柜,增長約18%。林孝文表示比較近幾年原料的價格,很明顯目前價格處于低位,這種情況如果持續較長時間, 勢必會影響養殖羅非魚的積極性,未來幾個月在原料供應上存在不確定性,當然,最終還是供求決定價格,如果訂單增加了,相信原料價格應當會回到合理的區間。 但是, 按過去數年的數據來看, 春節后訂單通常不會突然大幅度增加,除了2008年那年,因為極端天氣出現,造成原料供應大幅度減少,春節后訂單增加、原料與成品價格都大幅上漲。
困境面前,大企業看到了機會
質量控制要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看待。加工廠的共識是加強質量控制和品牌推廣。
易剛輝表示通威會加大投入的力度,“我們相信這個行業一定會去發展,嚴格的市場要求反過來對大企業來、規范的企業來說是一種機會。明年我們的出口量都會徹底改觀的。”
現在飼料和食品廠完全成為一個體系,從飼料到養殖,再到加工出口全部產業一條龍。底排污技術、均衡增氧、調控、飼料中添加對羅非魚鏈球菌有改善的添加劑等等。“我們要全力打造封閉式的產業鏈。有的東西可能養戶不一定能遵守,跟我們合作之后,我們可以從飼料方面全程保障,養殖過程按照我們的規范去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生態養殖。”
易剛輝表示檢驗只是事后的手段,重要的還是整個環節的控制。“我們現在在量上放慢了腳步,但我們在做基礎的工作,未來一定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易剛輝感慨雖然這個行業現在存在一些問題,要美國認可我們的產品,首先我們要自律。作為一個企業來講,在改變行業的狀態這件事情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實際上我們也做了兩三年了,前期是很困難的,但是會逐步得到大家的認可。”
易剛輝告訴筆者:“明年我們在加工方面會有較大的資金投入,來進行產品設施硬件的升級。明年的目標是在今年的基礎上增長50%以上。”
海南勤富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勤富在海南開始養殖羅非魚30年的時間, 現在已經在海南建立比較完整的羅非魚產業鏈,雖然在發展過程遇到很多問題,但總體趨勢是向上的。據悉,近幾年,海南勤富通過加強基地建設、質量與安全體系建設、品牌農業建設、加強市場開發、加強員工隊伍建設等方式,目前已經有比較穩定的并且較為優質的客戶群,訂單較為穩定,發展良好。最后,林孝文表示:“對這條魚的未來還是比較看好,下一步我們在做好國際市場出口的同時,會繼續加大力度開拓國內市場,希望可以通過幾年努力,做到國外與國內市場均衡的發展。”
楊華穎表示,由于受國際市場匯率下跌的影響,除美國之外的歐洲、墨西哥、加拿大、俄羅斯市場銷售慘淡,對水產品出口沖擊很大,“2016年不會有多少好轉,羅非魚養殖因魚價下跌而逐漸減少。”并表示拓展國內市場、增加新品項是蔚藍海洋的策略目標,“但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在近年內還是要依托國際市場。”
馮治國:“現在很多工廠都開通美國以外的市場了,例如墨西哥、俄羅斯、非洲等。所以明年的行情應該是會好轉的。” 據馮治國透露,按整個集團來算,明年恒興的出口量應該會有20%-30%增長,單單是湛江恒興的話明年可能增加15%左右,并表示明年公司會增加自動化設備以降低人工成本。在養殖方面,馮治國認為可能不太樂觀。此外,新技術興許可以在某些環節中為羅非魚產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以色列愛偉資技術體系首席執行官David Yarden認為羅非魚在長速上還是有很大潛力,他在十二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介紹了魚類生長的新技術,同樣的時間可以使羅非魚個頭增加25%。在采訪過程中,David認為中國的羅非魚產業中的小企業會慢慢消失,大企業才會生存下來,并認為目前價格的競爭太激烈和目前中國的品牌還不夠是今年中國羅非魚出口困難的根本原因。David告訴筆者:“現在有的人認為中國魚的品牌就是比較低科技、比較低劣,而我認為這個不是真實的,這是一種誤解,所以我認為中國的羅非魚現在做大了還不夠,還要做得更好,有的技術該采用的都要采用,提升自己養殖的附加價值,建立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