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水產養殖大國,在亞太地區具有示范效應。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重點從捕撈轉向養殖,養殖項目紛紛上馬。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簽署了雙邊農業合作協議,其中水產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洋生物制藥等領域都會展開深度合作。這為中國養殖業“走出去”帶來巨大的舞臺和廣闊的市場。
5月25日到28日,亞太水產養殖展覽會及“全球水產養殖論壇”等水產養殖行業會議將在廈門召開,組委會特意請到一批國外合作項目方和政府相關部門,屆時將召開項目發布會,在中國招募技術、資金等多方位合作伙伴。
南非10個水產養殖項目首次中國尋求組合作伙伴
南非政府已經將水產養殖列入的特別發展計劃,由農林漁業部牽頭,專門成立水產養殖開發區。這些開發區都設立在地理位置優勢明顯、接近優質水源的地區,基礎建設及物流便利。同時政府提供支持體系,包括營銷推廣、技術服務、種苗孵化、獸醫機構等。
2015年,南非最大水產養殖項目在東開普敦省上馬,總投資預計為2.5億美元。東開普敦省已經劃出三個水產養殖開發區,總面積為600公頃,包括海水和淡水養殖,主要目標養殖品種為有鰭魚類、鮑魚、海藻、鱸魚、鱒魚和鮭魚等品種。夸祖魯省養殖開發區面積100公頃,目標養殖品種主要是觀賞性魚類與對蝦。北開普省依托目前現有的水庫,開始養殖鱒魚,需要繼續建設。西開普省已經有10個水產養殖場,已有貝類和牡蠣養殖基礎,希望繼續發展擴大。
2016年5月26日,南非工貿部與農林漁業部將攜手,帶領10個南非優質的水產養殖項目,參加在廈門舉辦的“亞太水產養殖展覽會”,舉辦南非項目推介會,詳細介紹項目資源與進展情況,尋求中國方面的技術與資金合作伙伴。
摩洛哥可持續水產養殖項目招標
摩洛哥王國擁有3500公里海岸線,其中500公里位于地中海,3000公里位于大西洋,處于溫和的風暴地帶。
摩洛哥專門成立國家水產養殖業發展機構,與國家漁業研究所和國家食品安全辦公室同屬摩洛哥海洋漁業署管轄。該機構本著“尊重自然規律,走可持續水產養殖道路”的原則,對所有水域的自然條件、養殖基礎廣泛深入調研之后,制定了6個發展項目,其中2個已經開始試點啟動。啟動的兩個項目為海藻養殖和貝類養殖項目。
摩洛哥水產養殖發展計劃的特點是“苗—料—養殖”的一條龍戰略。建設海洋孵化場,確保全年供應養殖基地,并降低防疫風險。摩洛哥擁有豐富優質的魚粉資源,當地資源豐富,減少了養殖場對外來進口魚粉的依賴性。
摩洛哥本身旅游業豐富,巨大的游客量對水產品消費需求強大,同時又臨近歐盟這個全球最大的水產品消費市場,與歐盟、土耳其、埃及、突尼斯、約旦、美國等國家均有自由貿易協定,產品銷售市場前景看好。
摩洛哥此次招標的主要是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項目,總海岸線225公里。該區域又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區域占地1250公頃,主要養殖品種為牡蠣、蛤蜊、鮑魚、海藻等。第二區域占地2300公頃,主要養殖品種為蚌類和海藻,第三區域占地2826公頃,主要養殖品種為貝類和海藻。其中每個區域又適度劃分為面積不等的養殖場。
伊朗白對蝦養殖項目
伊朗帕瑞森項目距離伊朗恰巴哈爾市50km,毗鄰阿曼海。將主要致力于白對蝦的商業化生產,大部分產品將銷往海外市場如歐盟國家、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和獨聯體國家。
公司獲得1500公頃土地,其中池塘面積達772.4公頃,將分為東區和西區兩部分。西區包括52個池塘,每個池塘面積為2.2公頃,總面積為114.4公頃。東區包括235個池塘,每個池塘面積為2.8公頃,總面積為658公頃。
該地區一年四季氣候適宜,有利于養殖。該項目主要包括三個生產單元,即孵化廠、養殖廠及加工廠。項目所在區域有豐富廉價的半熟練工。
銷售的產品包括帶頭蝦、去頭蝦及高附加值產品,如剝皮蝦和去腸蝦仁等。大部分產品計劃銷往海外市場,其余部分在本地市場銷售。同東南亞養殖場相比,帕瑞森更接近歐盟市場,運輸成本低,該地區的白對蝦抗病性強,無特異病原,因此成活率高,產量高。
該項目由伊朗投資公司運作,目前處于募集股東階段,總投入預估將達到1.194億美元,其中伊朗政府已同意投入3120萬美元,需要募集資金為8820萬美元。由于中國成熟的養蝦技術,也不排除技術入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