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養豬當成事業來做,最好不要關注豬周期,而是關注這三點!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8-02-27
周期的價值在于對未來的判斷和指導,豬周期也是如此。人們對于周期都有一個美好的期待,或者誤解,以為周期一定是在特定的時間段必然發生的,這在現實中很容易帶來誤判和損失。
經常有人問我對于豬周期的看法,我只能說,我相信豬周期是有的,但我更相信,如果將養豬當成事業來做,最好不要關注豬周期,而是關注三點。
1、社會對于豬肉的需求到底是上升還是下降(大趨勢);
2、養殖企業的競爭力(含競爭能力和競爭實力,競爭能力主要指標為養殖成本,主要作用是“耗得起”,競爭實力主要指標是資本力,主要作用是“扛得住”);
3、養殖企業的商業模式,利益分享機制本身就是責任分擔機制。
對于生豬需求數量的判斷,我的觀點和目前流行觀點不一致,多數認為中國生豬養殖數量將是穩步上升,而我認為將穩步下降。人均肉食量標準按照全球發達國家也好、不發達國家也好來衡量本身就極不科學,不同人種對于肉食品的需求本身就不一致。我認為中國肉食品需求從總量上來看已經飽和,目前到了質變階段,含肉食品質量變化以及肉食品結構的變化。
中國農村對肉食品的需求雖然增加,但是這個增加的速度將低于城市人口對于食肉品需求降低的速度,貧困及脫貧人口數量遠低于中等收入人口的增加和老齡化人口增加的巨大數量。
飲食習慣的變化從粗放到細致、從飽食到健康、從單一到組合、從以葷為主到葷素搭配甚至以素為主,對肉食品的分類需求將發生較大影響,而這種影響將持續至少10年以上。
“一豬獨大”將持續,但份額必定下降,牛羊肉的比例將從目前不到豬肉的四分之一(3/13)逐步上升,且比例可能因牛羊配合飼料的革命而加大。目前牛羊肉的需求量較小原因很多,但價格偏高、購買不便、肉質偏老都是影響因素,同時牛羊養殖一直存在重牧區、輕農區的普遍現象,這一現象即將被打破,牛羊養殖將逐步形成牧區繁殖、農區育肥態勢并向農區繁殖和育肥發展,這一態勢的形成必將降低牛羊肉的養殖和運輸成本,縮短牛羊養殖周期,方便居民購買,讓更多喜歡低脂肪的人群有了更好的美食選擇。結合近期阿里巴巴養豬千萬頭的計劃以及2017年各大集團巨資投入的養豬數量,我仿佛看到豬肉在眼前飛舞,當塵埃落定,是否一地豬毛。
豬周期不穩定依然還是周期,只是如果你相信了,可能會死在周期延長線上。
下一篇 | 一位久經豬場的老獸醫談豬飼料句句在理!
一周熱點
- 2021-04-27上周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下滑,對我國裝運10船玉米
- 2021-04-27上周運往東北亞的玉米報價創下歷史新高
- 2021-04-27巴西飼料加工商考慮使用小麥取代價格昂貴的玉米
- 2021-04-272021年4月26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4-27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現貨玉米市場上漲,創下8年新高
- 2021-04-27美國農業部:私人出口商對未知目的地售出12萬噸新季大豆
- 2021-04-27上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提高,但是比去年同期減少58%
- 2021-04-27美國農業部:上周美國對中國大陸裝運0.8萬噸大豆
- 2021-04-26亞洲盤中快遞:芝加哥玉米、小麥和大豆強勁上漲
- 2021-04-262020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名單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