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兩年來,規模豬場非瘟后復產、非瘟后帶毒生產的成功案例與成功經驗總結:根據附近疫情情況確定科學的復產時間即空場空欄時間,非瘟原因復盤與分析,措施改進與設施改造;豬場附近區域性聯防聯控;及時全面檢測豬群;及時定點清除帶毒豬群。強化規范化管理、生物安全、基礎免疫、消毒程序、飲水消毒+藥物預防保健、環境控制、營養保障等,采取綜合有效措施,是規模豬場非瘟防控的基礎。
非瘟防控,保護易感豬群是本,消滅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是標。非瘟常態化下,非瘟后豬場普遍帶毒生產(拔牙生產)情況下,保護易感豬群越來越至關重要!非瘟常態化下的規模養豬,無論是消滅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還是保護易感豬群,成本都要提高。非瘟防控,唯一感到欣慰的的是:非瘟后清場的越來越少,非瘟給豬場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小,大家對規模豬場非瘟防控的措施越來越完善,經驗越來越多,非瘟后帶毒生產(拔牙生產)成功率越來越高。
中國規模豬場非瘟防控失敗的主要原因:把非瘟防控搞復雜了,太高大上了,使多數豬場失去了信心,許多真正有效的可操作執行的措施方案無法落地;豬病防控三要素:消滅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豬群),三手都要硬,我們只知其二,過度依賴于生物安全,忽視了其一、其三。在本地區非瘟疫情流行的情況下,完全依賴生物安全,是不靠譜的。
我們不要忽悠神藥、特效藥,但也不要否定藥物的作用。凡是能提高豬群免疫力的,凡是能提高豬群健康度的,凡是能提高豬群抗病力的新技術新產品,都是有利于非瘟防控的好東西!
最近有位著名非瘟防控專家的“經驗”不應該推廣:不注射任何疫苗...人員進場不淋浴、不換衣、不換鞋,豬群不消毒、不加藥...規模豬場非瘟防控,您引導做對了100件事兒,但只誤導做錯了一件事兒,就前功盡棄了!非瘟防控,要重視豬瘟、偽狂犬、口蹄疫等基礎免疫,盡量減少其他疫苗注射,不打不靠譜的非瘟疫苗,但絕對不能不注射任何疫苗。非瘟防控,多加能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的中獸藥等,少加化藥抗生素,科學用藥,不濫用藥,但絕對不能“不加藥”。非瘟防控,你再“陽光養豬”,人員進場不淋浴、不換衣、不換鞋,豬群不消毒...也不行!對于“權威專家”的“防非秘籍”解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對于專家的非瘟防控解讀、成功案例經驗分享,規模豬場老板要學會去粗取精:都不信,您的豬場危險了!全信,您的豬場更危險了!尤其是關于非瘟防控,某些專家比較權威,影響力大,說話更要慎重,更要有科學依據。否則誤導造成的危害更大!
非瘟也許是規模豬場尤其是大型養豬企業的福音。非瘟對未來中國豬市有許多積極意義:非瘟加快了規模養豬的發展進程,非瘟提高了養豬業的門檻,非瘟有利于未來豬市的穩定,非瘟有利于未來的豬病防控。
非瘟,不會影響巨頭企業的擴張速度,反而是加劇了巨頭企業的擴張速度。非瘟,淘汰的只是散戶養豬、家庭農場養豬及落后產能。
中國非瘟防控就缺一個“鐘南山”!我們不缺技術不缺錢,我們不缺博士教授院士,我們只缺一位敢于真言、勇于直面現實的實事求是的負責擔當的非瘟防控權威專家!
許多老板或企業的散戶思維、投機思維本就不適合搞規模養豬。規模豬場要始終保持滿負荷均衡生產,才能效益最大化。只要達到一流養豬水平,沒有發生不可抗拒的特大疫情等天災人禍情況下,規模養豬就沒有虧損年。養豬企業的擴張速度或新入行豬企的切入時機,倒是可以根據市場發展趨勢進行策劃...缺豬時拼的是規模,多豬時拼的是養豬水平。
近日有位上市豬企大佬說:未來養豬成本一定會降到比非洲豬瘟以前成本還低!請問:非瘟后飼料成本、獸藥疫苗成本、環保成本、機械設備成本...那些不提高?最主要的是,由于非瘟常態化下,豬的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及成活率、MSY等生產指標均會有所下降,養豬成本更大大提高。
我不反對樓房養豬,我反對的只是互相攀比的不符合國情的不利于環保的不利于疫病防控的高樓養豬。五層以內的樓房養豬還勉強算是比較靠譜的,但也僅限于土地資源特別緊張的地區。高樓養豬,不利于疫病防控。高樓養豬,投資及運營成本太高。高樓養豬,大氣污染 ,這一點就早晚搞死你!
最近,某些養豬企業又攤上大事兒了!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不得隨意調整、占用,保住這條“紅線”是事關十四億中國人能否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大事。既要保證人民群眾“鍋里有肉”,又要保證“碗里有糧”。耕地是中國人的飯碗所在,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守住。耕地紅線不能破,基本農田更不能動!至于占用基本農田養豬,沒有必要也不應該!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心企業才能走得更遠!故步自封,唯我獨大,唯利是圖,忘卻初心,數典忘祖...就離滅亡不遠了!在中國,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必須重視民意和國家政策法規。對于地方性政策法規,要有自己的正確判斷和長遠解讀;
目前我們要提倡:飼料無抗,豬肉無抗;養豬有抗,科學用抗。歐洲的替抗無抗史告訴我們:替抗無抗是要有一個過程的,關鍵是要看這個國家的豬病環境。在非瘟常態化下豬病環境復雜的中國,現在高調炒作忽悠替抗無抗養豬本來就是罪孽。飼料本應無抗何談禁抗?養豬本應有抗何談替抗?養豬業無抗的正確解讀:養豬環節可以有抗,必須科學安全用抗;飼料(外銷型)必須無抗,不能亂抗;屠宰后豬肉必須無抗,注意出欄生豬休藥期。可以預料,隨著疫病的不斷增多,人用豬用抗生素消費會越來越多!無論你是否提倡、是否禁抗!
非瘟常態化下的中國養豬業,新冠疫情、環保高壓、自然災害、禁抗雪上加霜!
目前豬價可能已經步入長期下跌通道...與進口豬肉、儲備豬肉無多大關系,主要與全國出欄生豬總量開始止跌回升有關。
過度唱衰豬市豬價,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養豬巨頭企業的發展。某國外媒體及某國內上市豬產業鏈老板瞎掰:中國在建及規劃項目規模達20億頭,豬價將跌到4-5元!?我估計,該老板不是太糊涂了,而是太聰明了。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股價大跌!自己也跟著倒霉了!對于上市豬企們來說,也犯眾怒了!
非瘟常態化下,本輪豬周期將延長至5年(2019-2023)高贏利期將延長至3年(2019-2021)微利期1年(2022)虧損期1年(2023)。
能繁母豬存欄:2019年10月份止跌回升---2020年底恢復到非瘟前水平;
生豬出欄:2020年9月份止跌回升--- 2021年底前恢復到非瘟前水平;
2022年全年生豬出欄總量恢復到非瘟前水平;
全國年均豬價預測:2021年15元/市斤以上;2022年 10元/市斤以上;2023年 10元/市斤以下。
美國一頭母豬一年的產肉量2019年是1.98噸(約2噸)。按美國的生產水平,中國年消費豬肉總量5000萬噸左右,需要2500萬頭母豬就可以了。按目前中國養豬水平,3500萬頭母豬也不夠。不過,中國非瘟疫情逐漸趨于穩定(散發常態化),規模養豬、甚至是巨頭養豬逐漸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全國整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3500萬頭能繁母豬夠了,這也應該成為未來五年國家宏觀調控的標準。建議政府制定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預警體系,并把能繁母豬存欄3500萬頭定為預警及調控標準。
2020,是中國養豬業集約化、集團化養豬發展的里程碑!歷史元年!非瘟兩年后,許多養豬企業被收購(成為兒子),許多規模豬場被包養(成為二奶)。
養豬(包括養殖)起家的和非養豬起家的養豬產業規劃目標本質區別:一個是瞄著飛機打月亮,一個是瞄著月亮打飛機。養豬巨頭成功三要素:人才培養機制~自陪能力;養豬模式~養豬系統成熟度;資金實力或融資能力。
非瘟前規模養豬三分天下,非瘟后規模養豬二分天下,3年后巨頭養豬二分天下。
最令人擔心的不是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需求量是否會降低,是非瘟穩定后養豬巨頭企業的大躍進、疫苗上市后的散戶、家庭農場蜂擁而至!
中國養豬業大趨勢:消滅散戶養豬、逼死家庭農場養豬、扶植規模養豬、支持巨頭養豬...非瘟、環保、無抗,提高了養豬門檻,是大型養豬企業尤其是巨頭養豬企業的福利!
2020,是養豬巨頭們瘋狂擴張的一年,是散戶養豬、家庭農場養豬極速退出的一年。全國出欄生豬總量恢復到非瘟前的水平時(2022或2023),中國排名前20養豬巨頭出欄生豬總量將占據中國豬市的二分之一!同時,年出欄生豬萬頭規模以上的規模養豬將占據中國豬市的三分之二!屆時,中國從散戶養豬、家庭農場養豬為主的養豬業將正式跨入規模養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