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能正在迎來釋放期。9月7日,正邦科技發布8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公司8月銷售生豬107.12萬頭,環比增長17.47%,同比增長232.93%。與之對應,實現銷售收入38.70億元,環比增長23.67%,同比增長534.65%。
養豬企業業績依舊亮眼。除了正邦科技以外,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多家上市豬企生豬銷量均實現增長,同時,養殖端整體復產節奏加快。
去年及今年上半年,養豬企業坐享行業紅利,營收和凈利潤多數出現大幅增長。不過,隨著豬企產能不斷擴張,也讓一些業內人士開始擔憂,“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大養豬企業已發布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而中國豬肉消費僅6.5億頭,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p>
一場大暴跌正在醞釀之中?
生豬銷量爬坡
正邦科技發布的8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8月銷售生豬107.12萬頭,環比增長17.47%,同比增長232.93%;銷售收入38.70億元,環比增長23.67%,同比增長534.65%。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36.30元/公斤,較上月下降0.87%;均重131.43 公斤/頭,較上月增長3.94%。
正邦科技表示,8月,公司生豬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同比增幅較大主要是由于生豬產能釋放和銷售價格增幅較大所致。1-8月,正邦科技累計銷售生豬470.84萬頭,同比上升18.47%;累計銷售收入177.11億元,同比增長193.93%。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9月4日披露,8月份,公司銷售生豬163.4萬頭,銷售收入59.12億元。記者梳理發現,今年3-7月份,牧原股份生豬銷量逐月增加,7月份高達181.6萬頭,8月份的163.4萬頭為年內次高。金新農9月4日發布公告稱,公司8月份實現生豬銷售收入合計1.47億元,環比增長7.57%,同比增長154.60%。
去年以來,養豬企業坐享行業紅利,無論從營收還是凈利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豬企中有20家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15家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0%,牧原股份、大北農、新五豐、傲農生物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倍,正邦科技、金新農、天康生物同比漲幅超過900%。
正邦科技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65.51億元,同比增長45.48%;凈利潤為24.17億元,同比增長979.24%。正邦科技稱,報告期內,國內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在公司生豬銷量同比下降11.9%的情況下,實現生豬銷售收入為107.12億元,同比增幅137.26%,生豬毛利率增長至35.72%,生豬盈利水平提升是公司取得較好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
產能擴張加速
2020年國內生豬價格或難以企及2019年數據高點,但根據卓創資訊數據監測,2020年1-8月份國內生豬價格仍處于高位運行狀態。5月份生豬價格及自繁自養盈利在經歷了短時低迷后,再次進入反彈期,截至8月31日,國內生豬自繁自養盈利均值在2352.09元/頭,較去年1-8月份盈利均值上漲625.74%。年內最高盈利達2960.00元/頭,最低點盈利點亦在1235.00元/頭。年內飼料價格雖高位上漲,但漲幅與豬價相比偏小,仍不足成為拉低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隨著供應端的持續偏緊,豬價高位仍是自繁自養豐厚盈利的有利支撐。
生豬養殖的巨額利潤,也吸引養豬企業加快產能擴張的步伐。
例如,天邦股份7月9日披露稱,擬總投資23.85億元建造改造包括12個西式母豬場在內的26個項目;新希望8月31日宣布,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設立新希望豬育種有限公司;傲農生物8月20日表示,擬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1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投資于長春傲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農安一萬頭母豬場、濱州傲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濱州傲農種豬繁育基地等項目。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8%,連續6個月增長,同比增長13.1%。這是自2018年4月份以來生豬存欄首次實現同比增長,也是繼 6 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長后,生豬產能恢復的又一個重要拐點。同時,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0%,連續10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0.3%。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凌云告訴記者,2019年9月份開始養殖端整體復產節奏加快,2020年8月份規模企業產能已經陸續進入釋放期,且隨著四季度的到來,產能或有不斷增量趨勢。
豐厚利潤催熱產能快速擴張,從中長周期來看,已有業內人士開始擔憂:隨著后期產能持續釋放,未來生豬行業或將出現產能過剩,一場大暴跌或在醞釀之中。
王凌云表示,6-7月份南方多地強降雨,內澇影響,非瘟疫情抬頭,造成產能不同程度受損。北豬南調增速,或一定程度抑制生豬價格的下滑空間及力度。但進入2021年,隨著我國上游產能實質性恢復,豬源供應增量,生豬價格或大幅承壓。
養豬大戶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大養豬企業已發布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而中國豬肉消費僅6.5億頭,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或將面臨一場災難。
“豬肉價格拐點就在明年初,隨著新一波豬周期啟動,生豬產能將面臨過剩。早已有圈內養豬大戶預測,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跌到10塊?!碧找簧缴踔帘^預計,屆時肉價跌到4-5塊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