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衡水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董璋瓊在新聞發布會期間說,衡水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生豬穩產保供的決策部署,明確重點,把握關鍵,精準施策,全力推進生豬產能恢復,取得了明顯成效。到9月底,全市生豬存欄達到128.3萬頭,恢復到2017年底的86.3%,高出全國2.3個百分點、高出全省0.2個百分點,提前實現了生豬產能恢復目標。當天,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就衡水市生豬穩產保供工作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信志鋒主持發布會。
董璋瓊介紹,生豬穩產保供工作,關乎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衡水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先后印發了一系列文件,多次召開會議、深入一線調研檢查,有力的推動了各項工作落實。全市農業農村部門扎實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各項工作,市局將年度存出欄新增任務量,以及新建和擴建豬場任務分解到縣、到鄉、到場,建立了包聯責任制,壓實壓緊責任。堅持不定期督導檢查,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每月通報工作進度,始終保持工作力度和勢頭不減弱,確保各項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扎實推進。
衡水市農業農村局強化政策支持,狠抓項目建設。市局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生豬保險、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政策,推動新建和改擴建豬場加快建設進度,力促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同時,堅持化危為機,把恢復生豬生產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機遇,著力推動安平縣、深州市、故城縣、冀州區、饒陽縣、景縣、阜城縣7個生豬示范區建設,規劃新建豬場了47個,優化了生豬產業結構和布局。2020年全市新建改擴建規模豬場35家,其中新建29家,改擴建6家。到11月23日,有27家豬場竣工,新增生豬存欄24.7萬頭。
為了嚴控疫情疫病,保障生豬生產,市局組織為養殖場戶編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期生豬養殖技術要點》用于指導生產,聘請行業知名專家教授和有實踐經驗的大型豬場技術總監到衡舉辦培訓班,切實提高生豬產仔率、成活率以及養殖技術和企業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非洲豬瘟聯防聯控機制作用,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合力,有效阻斷了非洲豬瘟傳入。扎實開展疫情防控監測,共采集環境樣品3024批次,豬肉樣品738批次,全血樣品1338批次,經檢測全部為陰性,為恢復生豬生產提供了良好環境。疫情防控期間,全市農業農村部門會同交通運輸、公安部門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設立檢查站(點),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對生豬養殖場加強巡查,嚴格生豬交易經紀人管理,嚴厲打擊“炒豬”、違法違規調運生豬等行為。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與養殖場戶簽訂6000余份《生豬養殖場(戶)動物防疫承諾書》,促使養殖場(戶)嚴格依法依規調入調出生豬。
董璋瓊表示,下一步,衡水市農業農村局將再增措施、再加力度,著力鞏固和保持全市生豬生產的良好勢頭,把生豬產業做大做強做優,使之成為保供給、惠民生、促增收的特色富民產業。要繼續加快新建和改擴建規模場建設進度,確保年內建成投產達效;大力推進生豬生產示范區和優勢區建設,優化布局,提質增效,打造品牌,著力建設生豬強市;持續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善有效模式,促進清潔生產,發展生態養殖;切實抓好疫情疫病防控,筑牢生豬養殖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