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下跌A股養豬大戶們哭了,有企業半年預虧30億
近日,A股養豬企業陸續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受豬價下跌影響,企業凈利普遍下滑,部分養殖龍頭企業陷入巨虧。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希望預虧上限達34.5億元人民幣,溫氏股份也預計虧損逾22億元。
下半年,A股養豬大戶們是否仍會面臨盈利壓力?面對豬周期下行壓力,又該如何應對?
半年預虧30億
7月18日,傲農生物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虧損1.2億元-1.8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4億元-2億元。算下來,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46.73%-64.49%。
受豬價持續下跌影響,A股養豬企業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普遍不佳。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截至7月19日,已有10家養豬企業披露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出現下滑,其中新希望、天邦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下滑幅度超100%,上半年預計虧損上限分別達34.5億元、6.5億元、14.5億元、25.6億元。
至于凈利潤下滑、虧損的原因,這些養豬大戶們均認為是豬價持續下跌、生豬養殖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的。同時,部分企業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其中新希望計提了10億元左右的存貨跌價準備;溫氏股份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股權激勵費用、其他績效等,合計約7億元;傲農生物對截至2021年6月底的存貨進行了減值測試,計提了減值準備1.7億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養豬企業中,牧原股份上半年業績表現相對較好,預計盈利94億元-10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5.42%-12.83%,跌幅遠低于其他養豬企業。
牧原股份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2021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導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1743.7萬頭,較去年同期的678.1萬頭,增157.14%。
事實上,不僅是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養豬企業大多是“價減量增”。數據顯示,2021年1-6月,傲農生物累計銷售生豬125.92萬頭,同比增長183.27%;新希望累計銷售生豬446.11萬頭,同比增長110.14%;正邦科技累計銷售生豬699.68萬頭,同比增長156.72%;羅牛山累計銷售生豬17.75萬頭,同比增長224.81%。
需要注意的是,在二級市場上,截至19日收盤,今年以來,新希望、東瑞股份股價已累計下跌44.69%、41.30%,天邦股份、神農集團、正邦科技、金新農等股價跌幅也已超30%。
出招“救急”
企業該如何應對豬周期下行壓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建議,短期內,養殖企業應減緩擴產節奏,同時將管理重心放在提高養殖效率、降成本和做好疫病防控等方面;中長期,養殖企業可以通過加大種豬及養殖環節的技術研發以及下游食品價值鏈的開發,有效利用“期貨+保險”等金融風險工具,降低生產環節的市場風險,提高生豬養殖的附加值。
降成本目前的確是不少養殖龍頭企業近期的工作重點。新希望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旗下豬產業針對外部環境做了調整和安排,注重有價值、高質量的出欄來應對豬價下行。
“在產能建設方面,由于目前運營中和建設中的總產能規模已經達到相當體量,足以支撐未來兩年的發展所需,所以現階段產能發展的總體節奏已經放緩,對于東南沿海一些主銷區省份的項目,以及部分已建成種豬場的配套育肥項目都還會按既定節奏推進,其他一些非主銷區的項目,也都會根據未來豬周期演化趨勢,做出適當調整。”上述負責人稱。
溫氏股份方面也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為應對豬價下行,公司在豬場建設方面嚴格把控養豬業務新項目開工節奏,同時5月份起已停止外購豬苗。預計下半年出欄節奏將明顯加快,未來隨著公司出欄量增加、外購仔豬減少等,公司肉豬養殖成本將會持續下降。
此前,牧原股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牧原股份商品豬完全成本超過每公斤16元,4月開始養殖成本將至16元以下。
而據華安證券近期研報,根據測算,2021年二季度,牧原股份育肥豬完全成本降至15元/公斤以內,公司在不同區域成本不同,領先區域完全成本約14元/公斤,部分場線不到13元/公斤,部分新建子公司成本約20元/公斤;正邦科技一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21-22元/公斤,二季度降至約20元/公斤。
生豬期貨也成為了企業應對豬周期下行風險的工具之一。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金新農、正邦科技等多家養豬企業均開展過相關業務。
金新農在業績預告中介紹,自2021年生豬期貨上市以來,公司期貨決策小組綜合考量國內生豬產能恢復程度、市場行情、未來生豬價格的走勢及公司2021年度生豬銷售計劃等多種因素,逐步建倉了生豬期貨套期保值合約。公司結合市場的變化情況,截止2021年6月30日,已將持倉的全部生豬期貨合約進行了主動性平倉。經測算,公司二季度生豬套期保值業務實現盈利1.09億元,1-6月累計虧損2206.71萬元。
天邦股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也提到,公司正在密切關注生豬期貨相關事宜,正在開展生豬期貨研究、交易及交割等多方面工作。公司今后會考慮把生豬期貨作為一種套期保值的工具,減少豬價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
盈利仍有壓力?
朱增勇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自2020年的9月開始,本輪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相關養殖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面臨較大盈利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情況,生豬存欄量幾乎接近2017年水平,而母豬存欄量甚至已經高于2017年,這意味著生豬供給增長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朱增勇稱。
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3911萬頭,同比增長29.2%;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4564萬頭,增長25.7%。
朱增勇介紹,能繁母豬產能代表未來一年生豬供給情況,上述數據意味著2022年上半年,若無突發事件影響,商品豬供給仍將繼續增長。也就是說,2022年上半年,豬價仍存下跌風險。
永安期貨也在近期報告中提到,當前生豬產業鏈各環節仍然以供給過剩為主旋律,生豬產能仍在不斷釋放,未來商品豬供給依然偏于寬松。
“整個生豬的生產周期比較長,一些規模企業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生產安排的速度還相對比較慢,所以下半年整個商品豬的供給還將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但整體市場形勢要好于第二季度。”朱增勇表示。
開源證券分析師陳雪麗指出,成本改善及價格回暖作用下,預計下半年生豬養殖企業虧損情況較二季度有所緩和,成本控制能力突出企業預計將于下半年繼續實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的,目前生豬及豬肉價格已有所反彈。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1年7月5日-7月11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為17.05元/公斤,環比上漲0.3%,同比下降54.0%。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22.75元/公斤,環比上漲0.5%,同比下降51.8%。
7月18日,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發布通知,將于7月21日進行2021年第三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本次掛牌競價交易2萬噸。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已開展兩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競價交易,算上本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競價交易累計將達5.3萬噸。
一周熱點
- 2022-07-012022年5月生豬產品數據
- 2022-07-012022年上半年玉米市場大事記
- 2022-07-01推廣精準飼喂技術 推廣低蛋白日糧 |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發布
- 2022-07-01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在行動,第十二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暨中關村全球農業科技創新論壇在京舉行
- 2022-07-01玉米連續兩月下跌 關注進口政策變化
- 2022-07-01油脂效率、蛋白吸收 – 溶血磷脂助您“一網打盡”
- 2022-06-30勝利生物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順利揭牌
- 2022-06-30本元論壇——第九屆母仔豬大會暨“中國好飼料?第10季”頒獎典禮(第一輪通知)
- 2022-06-30豆粕 企穩后可輕倉試多
- 2022-06-30突發!廣西揚翔撤銷上市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