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2022年上半年玉米市場大事記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7-01

1、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干玉米酒糟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發起期終復審調查

據商務部網站1月11日公告,商務部決定自2022年1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干玉米酒糟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發起期終復審調查。本次復審的補貼調查期為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本次調查自2022年1月12日開始,應于2023年1月12日前(不含本日)結束。

2、 農業農村部:到2025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達到6.3億畝以上

1月13日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到2025年,玉米播種面積達到6.3億畝以上,產量提高到5300億斤以上,力爭達到5550億斤;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和鮮食玉米,青貯玉米面積穩定在4000萬畝以上,鮮食玉米面積穩定在2000萬畝以上。

3、農業農村部:力爭今年新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500萬畝

  1月20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1年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已經達到700多萬畝,模式現在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將在適宜品種、適宜機具、適宜除草劑等環節進一步完善提升,最大限度發揮這種模式的潛力。這是今年農業農村部在擴大大豆油料生產中主推的最主要的技術措施。力爭今年新增面積1500萬畝。

4、黑龍江今年大豆畝補貼高于玉米200元

  2月7日當前備春耕生產已經開始,為落實省委省政府穩糧增豆的要求,2022年,黑龍江省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左右。具體補貼標準根據國家下達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和玉米、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等因素統籌確定。

5、俄羅斯全境小麥和大麥獲準輸華

  2月4日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官網發布消息:中俄兩國通過雙邊協議,取消俄羅斯對華出口小麥和大麥的地區限制,允許俄全境小麥和大麥輸華。

6、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緬甸玉米進口

  2022年2月18日,海關總署發布2022年第19號公告: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緬甸玉米進口。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19號(關于進口緬甸玉米植物檢疫要求的公告)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與緬甸聯邦共和國農業、畜牧和灌溉部關于緬甸玉米輸往中國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規定,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緬甸玉米進口?,F將具體植物檢疫要求予以公布(見附件)。
  7、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中央一號文件2月22日發布。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全文共8個部分,包括: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8、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

  3月25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明確2022年糧食生產重點工作及一攬子支持政策。其中提到,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切實保護農民種糧利益。

9、全國玉米水稻生產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4月1日,全國玉米水稻生產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提出玉米目前存在一定的產需缺口。全國各地都要下大力氣抓好玉米生產。在玉米生產的布局方面,會議也給予了明確的方向:近幾年玉米面積下降較多的地方要加快恢復;西南、西北地區要多途徑擴大生產;東北、黃淮海地區要努力保持生產基本穩定,共同努力力爭把玉米面積和產量穩定在去年水平上;要加強玉米深加工需求調控,明確供給優先序,嚴格控制玉米使用燃料化。

10、巴西玉米出口到中國的節奏或加快

  5月23日商務部表示,海關總署與巴西農業部簽署了《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協定書》,因為兩國都在尋求促進兩國農產品貿易。
  11、國家發改委: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歐鴻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種糧補貼制度,加快糧食作物保險,保障農民種糧合理收益,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將有限的水土資源優先用于稻谷、小麥等口糧生產,鞏固提升玉米生產能力。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進一步抓好大豆和油菜、花生等油料生產,提高生產水平。

 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

 上一篇 | 玉米連續兩月下跌 關注進口政策變化
 下一篇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