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近20個交易日漲逾10% 機構稱豬價回暖仍為時尚早
豬價涉及千家萬戶,一直備受矚目,近日各有關部門就豬價密集發聲。7月20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一段時期,豬肉市場供需總體平衡,平衡局面將持續一段時間;昨日(7月19日),國家發改委也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必要時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調控調節力度,防止生豬和豬肉價格大起大落;商務部也在7月19日發布消息稱,將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開展本年度第三批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并定于7月21日實施公開競價收儲,此前已分兩批收儲3.3萬噸豬肉。
在經歷了近兩個月持續下跌及7月份以來的震蕩整理后,生豬期現貨價格似乎已經企穩。
7月20日,中國養豬網養豬數據中心數據顯示:生豬(外三元)均價為15.74元/公斤,價格較前一日上漲了0.13元/公斤,環比(上月同期)上漲16.77%;生豬(內三元)價格為15.34元/公斤,價格較前一日上漲了0.05元/公斤,環比(上月同期)上漲21.26%;生豬(土雜豬)價格為14.92元/公斤,價格較前一日上漲了0.17元/公斤,環比(上月同期)上漲22.50%。
作為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聯動十分緊密的交易品種,生豬期貨價格也在上漲。截至7月20日15:00,生豬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為18840.00元/噸,上漲0.88%;近20個交易日,生豬期貨主力合約已累計上漲10.73%。
對生豬價格深跌后反彈的原因,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前期拖累市場的二次育肥豬已有一定出清,商品豬出欄體重呈持續下降趨勢。加之2020年12月份至今年2月份,生豬疫情對仔豬造成了損失,使得三季度生豬供給較二季度轉緊。同時,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持續推進,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次集中收儲,這對現貨價格起到了一定托底作用。”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也基本同意上述觀點,他對記者說:“在供應收緊和收儲托市政策雙重影響下,生豬價格企穩回升。”粵資基金研究部任濤表示,“由于前期豬價快速下跌,且幅度較大,行業陷入深度虧損,因此國家在7月初啟動豬肉收儲工作,這緩解了養殖場恐慌情緒,抑制了豬價下行。”
隨著豬價企穩,A股豬肉板塊指數也結束了4連跌。今日,同花順豬肉板塊指數上漲0.04%,跑贏上證指數(跌幅0.07%);個股方面,海大集團(3.08%)、華統股份(2.83%)和順鑫農業(2.30%)等3只個股漲幅也超過2%。最近30日內,有9只豬肉板塊個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分別獲得5次和3次看好評級,京基智農、禾豐股份和新五豐等7只個股也分獲1次看好評級。
對于豬肉板塊的市場表現,任濤稱,“玉米是豬飼料之一,隨著進口量持續增長,價格自5月中旬以來一路下行,且未見反彈跡象,這對降低生豬養殖企業生產成本形成了利好支撐。但從整個周期看,豬價仍處于下行通道,市場供需的失衡狀況短期較難扭轉,預計中短期豬價依然上漲乏力。”
對于豬價后市,邊舒揚從供需角度進行了預測,“目前大體重豬出欄占比依舊達到20%-30%,且天氣炎熱不利下游白條肉銷售,終端需求難有利好支撐,加之冷凍肉庫存較高,預計短期三季度現貨價格反彈幅度有限。預計四季度生豬產能恢復確定性較高,長期看生豬依然有下行可能。”“除此之外,學校放假也限制了豬肉的消費,因此豬價仍面臨較大壓力,大概率會維持底部震蕩。”劉有華表示。
方信財富投資基金經理郝心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談論豬價回暖仍為時尚早,依據以往經驗,需多次收儲后豬價才會回暖,因此短期來看豬價或呈盤整狀態,后續大型養殖集團擴產力量不容小覷,后市仍持偏空思路對待。”
一周熱點
- 2021-07-214天,每噸玉米價格下跌109元,其價格觸及2500元/噸可期
- 2021-07-212021年6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1-07-21美國農業部:美國玉米優良率和一周前持平
- 2021-07-212021年7月20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7-21截至7月份第三周,巴西玉米出口同比減少75%
- 2021-07-212020年8月份日本玉米在飼料生產中的用量比下降
- 2021-07-216月份中國從巴西進口1048萬噸大豆,創下歷史次高水平
- 2021-07-21美國中西部作物觀察:干燥天氣到來前,玉米和大豆狀況穩定
- 2021-07-21衛星遙感機構:天氣惡劣導致巴西二季玉米單產減少18%
- 2021-07-21美國農業部:美國大豆揚花期比例為63%,優良率提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