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能穿越“豬周期”嗎?
1.靠飼料和養豬賺錢,靠禽類“以空間換時間”
新希望六和很早之前主要靠飼料和牛奶掙錢,2008年,飼料毛利為2.45億元,乳品為2.55億元,當時得屠宰和肉制品還處于虧損期。12年之后,新希望六和以飼料、白羽肉禽、豬養殖和食品產品為主打業務。2020年,飼料和豬產業是營收和毛利貢獻最大的產業。飼料37.25億,禽產業9.04億,豬產業 57.31億,食品9.59億。禽和豬產業也拉動了飼料產業營收同比增長了27%、毛利金額同比增長了12.5%。
2020年末,新希望飼料銷量穩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飼料是新希望熨平豬周期的主要底蘊,禽料、豬料、水產料與反芻料在2020年全國飼料產量中,分別占50%、35%、8%與5%。新希望禽料銷量全國第一,豬料、水產料位列全國前三。生物環保飼料應對無抗新政、飼料研究院、24個飼料研發基地、52%的原料集采率、諸事旺飼料采購金融服務都是新希望的飼料的競爭力,新希望有全行業最大的飼料營養和原料數據庫,還有40余萬個飼料樣品光譜的近紅外數據庫,1200余條近紅外速測分析模型。新希望“國雄”豬飼料是國家免檢產品。2020年豬飼料銷量670萬噸,同比增長68%,增長率遠超同期全國豬料產量同比增長率16%。
飼料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養殖,新希望從2016年就開始做生豬養殖,豬產業在2020年為新希望貢獻了50%以上的毛利率。除了養豬,新希望的禽產業也值得關注。
禽產業毛利貢獻率低,投資者經常問新希望,你們為什么干這個毛利率這么低的產業啊?但新希望是很清楚的,禽產業,對拉長新希望飼料生命周期意義重大,對未來食品的非豬肉原料提供也意義巨大。新希望愿意以空間換時間,通過禽產業的發展為未來贏得較大的優勢。
新希望白羽肉禽屠宰量排名中國第一,新希望白羽肉禽在2020年的毛利率相比2019年的10.95%是下降的,2020年毛利率是4.94%,這一方面是2020年新冠疫情對需求端的價值的壓抑,一方面是2020年豬產量的回升,導致2020年毛雞、毛鴨的價格分別相比2019年末的高位下降24%和15%。
白羽肉禽產業會有波動,也受豬產業的影響。是否布局禽產業,對于新希望來說,和食品一樣都是有爭議的。本文堅定的認為,布局禽產業還是有必要的,禽產業可以橫向熨平豬瘟、豬周期給公司帶來的巨大影響,也可以給養殖戶提供在非常時期豬養殖的替代產品,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另外白羽肉禽飼料轉化率比豬高太多,飼料轉化率排行榜上水產>雞鴨>豬>牛,一方面養殖投入產出比高,一方面為飼料存量打開消耗的渠道。
新希望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新”北京鴨已經培育成功,特點是瘦肉率高、低皮脂率、肉質好,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相比國外鴨種的“過肥、有腥味”的特點更受中國人歡迎。新希望是國內第一大父母代鴨苗,第二大商品代雞苗、鴨苗供應商。
不像一些公司投什么虧什么,新希望六和投資很賺錢,民生銀行股權投資2020年給新希望貢獻了15億元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24.74%。
2.食品是未來業績發動機
養豬不是新希望六和的底蘊,飼料才是;飼料不是新希望的未來,食品才是。
養殖企業做不做下游食品一直是有很大爭議的。
但是,沒有爭議的是,養殖,尤其豬養殖是一個很受周期影響的產業。而食品加工產業是高毛利的產業,同處西南的涪陵榨菜做開胃小菜就可以做到27%的凈利潤率,大部分產品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食品加工是熨平養豬、養魚周期的利器,還能利用對上游豬禽原材料溯源和掌控的優勢,形成競爭的壁壘。新希望食品產業2020年已經達到總營收的8.05%,毛利位居四大產業第二名。新希望的食品轉型已經遠遠甩開了溫氏和牧原。溫氏股份的食品板塊才占總營收的1.61%,牧原股份的肉食板塊更只占總營收比重不超過1.1%。
新希望的食品品牌矩陣已經成氣候,包括禽肉品牌倍有滋、豬肉品牌千喜鶴、高端牦牛品牌雪域雅克等;調理食品六和美食;預制菜系品牌嘉和一品;包裝食品有休閑類的美好、高端類的Oright。
我們經常在海底撈吃的“小酥肉”就是新希望的,采用豬后腿瘦肉,加入紅薯粉、新鮮全蛋液和四川花椒進行調味制成。在天貓全年凈菜/半成品菜/快手菜三個類目中3次排名第一,在速食類2次排名第一。“小酥肉”的毛利率高達15%,應該是新希望2021年毛利率最高的產品了,而且已經開始從2B向2C市場發展。小酥肉是新希望采用“阿米巴”模式打造食品新產品的一個成功的嘗試。
美好食品還有牛肉片、午餐肉、豬肉丸、牦牛肉卷等。深加工肉制品和預制菜2020年銷售量同比增加22.8%,是食品產業重要的發動機。
新希望的食品,滲透能力很強,在連鎖店渠道有海底撈、真功夫、云海肴,在商超渠道有沃爾瑪、大潤發、永輝、家樂福、盒馬、物美、麥德龍,在集采渠道有京東新通路、阿里零售通等。
3.養豬板塊不確定性大
2021年,養豬企業不確定性很大。養豬板塊更是新希望六和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豬產業占新希望六和的毛利高,也受到豬周期最大的威脅。
非洲豬瘟威脅特別大,致死率高達100%,2019年因為非洲豬瘟被撲殺的病豬高達100萬頭。因為豬瘟,跨省運輸被禁止,大企業的斷奶仔豬沒有客戶,農戶養豬、治豬的積極性大大降低。根據農業農村部調查數據,在很多生豬生產大省、大縣,能繁母豬存欄量都下降26%以上,一些豬瘟疫情嚴重地區,存欄量下降達60%。對養殖企業的直接影響就是仔豬賣不出去,在市場上收不到生豬,屠宰量也會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以來,在一些地區又有出現,這次是傳播能力和載毒量更高的新冠肺炎變異毒株-德爾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隨之而來的封村封路、活禽交易關閉、屠宰場關閉都會對養豬、養禽產業帶來阻斷。
新希望飼料產品的成本很高。飼料原料成本占到新希望飼料總成本的90%以上。以前還可以將價格轉移到下游,但是現在新希望自己也做了下游了,豬產業已經占了總毛利的50%以上,飼料占毛利的37%,飼料原料成本的價格的上漲,會對新希望87%的毛利都帶來不利的影響。從2020年到2021年以來,玉米價格上漲了接近100%,豆粕的價格上漲了近30%,在豬價還在下跌的關口,內外夾擊之下,飼料價格能夠上漲的空間非常有限。
豬肉、禽類價格趨勢不利于新希望。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7月份第5周,全國活豬價格幾乎全線下跌,平均價格為15.6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7%,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7.5%。農業農村部7月最后一周最新的數字,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每公斤25.9元,比今年1月份的高價位54.2元下降了一半還多。目前,國內多數地區生豬出欄價格已跌破育肥成本。新希望截至2020年末全年自產仔豬育肥的完全成本為14.4元/kg,已經十分接近全國活豬平均價格。
另外根據中國農科院數據,生豬產能恢復已成定局,生豬價格后續回升空間不大。2021年上半年豬肉產量為2715萬噸,同比增加36%,6月底生豬存欄4.39億頭,接近2017年底的4.41億頭,同時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已經高于2017年水平。一般情況下,下半年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高于上半年,因此下半年生豬和豬肉供給較充裕,豬肉價格上漲可能性不大。
新希望目前沒有像其他養豬龍頭那樣大建自育肥場,自養和合作放養比例為1:9。這個爭議很大,有人說自育肥場是重資產的,也有的人說可以降低成本。根據新希望公布的數據,自育肥和合作代養的每公斤成本就差1元錢。自育肥可能比合作代養在衛生、防豬瘟病毒上更有優勢一些。
新希望大力建設種培場、仔豬場,大力生產仔豬,提升自產仔豬的比例。因為仔豬價格更高一點,在1500元到2000元之間,如果大量外購會增加新希望的成本,如果可以自己生產,則可以外售獲利。新希望從4月份開始已經停之外購仔豬。而且,新希望正常二元母豬生產的平均PSY一直保持在24以上,處于行業比較領先的階段。如果未來仔豬能夠自繁自育,將對新希望業績有較強拉動。
到底自育肥好,還是合作代養好,讓時間來回答。
4.看好新希望六和
新希望應對時代的變化非常敏捷。在這一點上,牧原股份、溫式股份雖然市值目前比新希望六和高,但是新希望六和未來的想象力要遠遠大于牧原股份和溫式股份,新希望六和更有活力和潛力。新希望承包了“肉的一生”,產業不斷向高毛利延伸,從做飼料,延伸到做乳品,為了掌控下游,做養豬,為了熨平豬周期做養禽,為了提高毛利和提升品牌價值,做食品。
投資要看公司的未來前景、和深層次的發展潛力、更重要的是管理團隊的朝氣和清晰的思路,即使當前市值和股價低一點沒關系,只要思路清晰正確人靠譜就能發展。新希望六和創業15年后,一直在尋找未來業績突破“新的希望”。
新希望六和在民營企業中較早完成了接班人的安排,走在了很多民營企業的前面。2013年劉永好的女兒劉暢接任了新希望六和董事長。當時業界對這位80后年輕美女董事長有很多的質疑的聲音,如沒養過豬、實業經驗少、紙上談兵等等。隨著新希望新5年計劃的公布、飼料板塊的穩固、高毛利食品產業新戰略的成型,新希望食品的互聯網爆品思維,都讓大家覺得耳目一新。
當前新希望還處于業務的調整期,新增長點的壯大期,市凈率目前也處于較底的位置,是值得考慮長期布局的標的。
一周熱點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泰國母豬損失60%
- 2022-01-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47,800噸玉米
- 2022-01-24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傳言中國采購,地緣政治緊張,飼糧價格走高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 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好消息不斷,玉米大跌的幾率越來越小了,為啥?
- 2022-01-24節前玉米大局已定 節后供需雙增
- 2022-01-24玉米期價下行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