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立足國內產能 有效利用進口調劑實現豬肉保供穩價

來源: 農民日報   作者:    時間: 2021-12-13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肉類等畜產品消費占食物的比重逐年提升,居民飲食結構也從過去的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變。受非洲豬瘟疫情、環保拆遷等因素疊加豬價下行周期影響,生豬產能大幅調減后豬肉以及消費替代的牛肉、禽肉等產品的進口量均出現大幅增長。隨著生豬產能恢復和豬肉價格回落,如何利用好國際市場豬肉資源對調控國內市場、保障產業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產能變動和價格競爭力影響我國豬肉進口貿易

  2008年開始我國成為豬肉凈進口國。2000-2007年豬肉貿易保持凈出口,2008年開始連續12年進口量超過出口量,進口量從37.33萬噸增加至2020年的439萬噸,重大動物疫病、環保規制等因素疊加豬價下行周期導致2007年以來生豬產能發生4次明顯下降,同時由于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導致國內豬肉價格競爭力下降,帶動豬肉進口持續增加,并且每輪豬周期豬肉進口量均創新高。

  我國豬肉進口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國內外成本競爭力差異導致豬肉進口呈現剛性,凍品和鮮肉價格差異在5元/公斤以上時進口量顯著增加,特別是受重大動物疫病沖擊導致國內供給下降豬肉價格快速上漲時,豬肉進口往往創新高;二是骨頭類豬肉和豬雜碎進口呈現剛性,而號肉類和分體受國內市場價格影響較大,例如小排、前腿骨、后腿骨、脛骨等進口具有剛性;三是非洲豬瘟疫情后進口凍肉與國內鮮肉市場由平行向交叉影響發展。

  2019年之前我國豬肉進口量約占國內豬肉產量的4%以內,2020年達到10.7%。盡管豬肉進口來源市場在“十三五”期間不斷擴大,但歐美依然是最主要的進口來源。歐盟和北美合計占我國豬肉進口的比重接近90%。2008-2020年,我國累計從歐盟進口豬肉850萬噸,占總進口的60.4%,主要來自西班牙、德國和丹麥,累計分別占總進口量的18%、15.2%、9.8%;北美是第二大進口來源,我國分別累計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豬肉241.6萬噸、150萬噸,分別占17.2%、10.7%。

  隨著“十三五”中后期南美豬肉對華出口的增加,進口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截至2021年10月,允許對華出口豬肉的國家和地區共19個,近兩年新增哈薩克斯坦和哥斯達黎加。2015年以前南美進口豬肉占比不足5%,2016年開始持續增加,2020年達到68萬噸,占15.5%,其中自巴西進口48萬噸,占總進口量11%。此外,我國每年還進口大量豬雜,豬雜碎進口量震蕩增加,豬價處于低谷時,雜碎進口量會下滑,“十三五”前,一般豬雜進口量高于豬肉進口量,“十三五”期間,豬肉進口量明顯高于豬雜。

  適度進口可補充國內市場,過量進口則沖擊生豬產業

  適度進口有助于補充國內豬肉產品消費結構、穩定豬肉市場。豬價過快上漲時,適度進口豬肉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國內供給,另外一方面,通過進口轉儲投放,有利于保障豬肉市場穩定。同時,由于豬肉產品消費結構存在差異,骨頭類、雜碎類豬肉產品發達國家消費量小,而我國居民豬肉產品消費結構多元化,互補型的豬肉產品貿易豐富了豬肉消費結構。

  豬肉過量進口沖擊國內豬肉市場和生豬養殖產業。“十三五”開始豬肉進口量逐漸增加,常態下月進口量保持著10萬噸-20萬噸,一般情況下三季度和四季度是凍豬肉集中出庫高峰期,也正值國內出欄量高峰期,在國內供給充裕時,過量進口會加劇市場過剩的局面,導致豬價季節性反彈幅度較小、豬價持續低迷。美國、歐盟等主要進口來源地的生產成本低、豬肉價格優勢明顯,過量進口會給國內生豬養殖業帶來壓力。從長遠角度來看,只要保持一定的價差,無論國內豬肉供需何種形勢,企業的逐利經營都會推高進口,拉低國內豬肉價格,給國內生豬養殖企業和農戶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

  豬肉進口過量將間接影響行業上下游。就上游產品來看,進口增加導致國內豬肉生產需求下降,生豬存欄減少,影響上游種豬生產、飼料生產、獸藥等行業,玉米等飼料原料需求因而下降,玉米及飼料庫存增加,價格將持續下滑,影響玉米等飼料原料的生產、加工和貿易。就下游產品來看,國外豬肉價格低,火腿等下游產品以及餐飲、批發零售業將會為更高的利潤空間而采用進口豬肉,勢必影響國內豬肉的市場占有率。

  合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保障產業穩定

  要合理進口豬肉,保障產業穩定,首先需要建立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豬肉資源的有效機制。豬肉進口是調控我國豬肉市場供需的有效手段,要正確看待、合理調控豬肉進口。因此要持續完善中國生豬市場預警體系,為生產者提供更多獲得市場信息資源的渠道,及時向社會發布豬肉進口預警信息,及時調整豬肉進口關稅,合理引導市場進口豬肉,既能夠平抑豬價,又可防止過度進口沖擊國內市場。

  其次,要加大產業支持力度提高競爭力。政府引導、鼓勵、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強化研發適用于中國氣候環境和養殖條件、滿足市場需求的高效生豬品種,提高有效仔豬供應能力、PSY、飼料轉化率。研發、推廣適用于于中國養殖條件和生豬品種的現代化、自動化、實用經濟養殖設施設備,支持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進程。

  此外,還要完善逆周期調控機制。要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既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也需要政府適度干預,豬價下行周期更需要生豬基礎產能的適度干預政策。政府通過采取逆周期干預能夠降低生豬周期性波動,干預的切入點和機制直接影響穩定的效果。以往周期支持政策多于豬價上漲時出臺,雖然助推了產能恢復,但同時也導致非理性的補欄擴產,給下一輪周期的產能過剩帶來風險,在豬價下行周期及時干預防止產能過度下降,有利于防止新一輪周期豬價的過度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