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被豬吃虧130-138億元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2-10
豬價持續走低,行業再次面臨虧損境地。在豬周期下行階段,成本管控是熬過“寒冬”的關鍵。
盡管生豬已問世1年有余,但是豬周期在短時間內仍會存在。自從2018年6月因非洲豬瘟開始,在豬肉價格經歷了跌宕起伏后,2021年進入這輪周期的下半場。
幾乎沒有一家養豬公司能輕松度過豬肉市場低迷期,溫氏股份也不例外,據悉,溫氏股份在其2021年度業績預告中顯示,將虧損130-138億元。此次的巨虧是如何造成的呢?聽小編慢慢道來。
第一,2021年養豬毛利率較低
2015年溫氏股份的毛利率為22%,2016年溫氏股份的毛利率為38%。通過上圖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2015-2020年毛利率比較,溫氏股份的毛利率較規模化自繁自育模式公司低大約8個點。
這是因為“公司+農戶”模式不具備規模化優勢,整體效率不高。
第二,受非洲豬瘟影響嚴重
2020年,溫氏生豬出欄量接近腰斬,不足1000萬頭,回到了2013年的水平。官方的解釋是受非洲豬瘟影響,減少總體投苗、加大種豬選留以及提升肉豬體重所致。
農戶分散,統一化管理難度高,在遭遇突發性事件時,可能無法及時正確應對,帶來損失。只是2020年,豬價過高,溫氏尚能保持收入增長,進入2021年,風險被充分暴露。
第三,成本壓力導致生豬養殖虧損
2021年,豬肉價格不斷下行,溫氏第一次出現了年度虧損。溫氏股份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130-138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75.06%-285.84%。
公告顯示,2021年,溫氏總計銷售生豬1321.74萬頭,除存欄豬跌價帶來的25億元減值損失,相當于每賣一頭豬就賠800元。
豬肉價格下行,使得溫氏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最低毛豬銷售價格為12元/公斤,第三季度單季度出現了超過70億元的虧損。
第四,逃不開的豬周期
2019年底,豬肉價格突然飆升并且在高位保持了幾乎2020年一整年。進入2021年后,價格又逐漸回落到2019年的水平。
豬周期的產生主要原因是供需錯配。造成供需錯配的原因主要是生豬養殖周期長和行業分散。
從母豬存欄到生豬出欄往往需要10-12月,當豬價處于上升周期時,養殖盈利提升,養殖人員就會增加母豬存欄,那么10-12個月后的生豬供應就會增加,豬價就會開始回落。豬價下降,養殖利潤減少,養殖人員就開始淘汰能繁母豬,母豬存欄下降,10-12個月后生豬供應減少,豬價開始反彈。
中國是豬肉的生產和消耗大國,養殖戶、養殖場遍布全國,年生豬出欄量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但是生豬養殖長期以散養為主,規模化程度較低。據公開數據,2020年A股上市企業生豬出欄量前五家企業(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合計出欄4859.05萬頭,僅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9.22%。
分散的養殖戶群體龐大,從主觀意愿出發,各方都希望避免豬價波動給自身造成影響,最終導致了“追漲殺跌”的順周期行為。
除此外,每輪豬周期都存在疫情、政策等因素等外部因素影響。其中影響較大的是2018年非洲豬瘟,除此外,政府釋放儲備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等也會影響豬肉價格,但根本的影響因素還是供需錯配。
下一篇 | 暫無
一周熱點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泰國母豬損失60%
- 2022-01-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47,800噸玉米
- 2022-01-24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傳言中國采購,地緣政治緊張,飼糧價格走高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 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好消息不斷,玉米大跌的幾率越來越小了,為啥?
- 2022-01-24節前玉米大局已定 節后供需雙增
- 2022-01-24玉米期價下行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