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寒冬”怎么辦?企業代表:在保障生豬供給持續平穩方面做文章
2021年生豬價格出現了超預期的下跌。這樣的行業“寒冬”,生豬產業每幾年就要經歷一次,俗稱豬周期。但正是在這樣低迷的市場行情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近期,生豬價格依然延續著較為疲軟的態勢。盡管在全國平均豬糧比進入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后,國家啟動了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但情緒上的支撐未能傳導至現貨市場,尤其是在當前的需求淡季中,生豬價格仍然偏弱。
事實上,春節后由于豬肉需求快速回落,豬價較年前下跌13.95%,在2月中旬發改委公示,豬糧比價進入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后,養殖端獲得預期支撐,豬價出現止跌跡象。國泰君安期貨產業服務研究所農產品首席周小球表示,在國家正式啟動收儲工作后,再度給予市場情緒支撐,但是一季度豬肉消費仍處于淡季,屠宰開工率低位,本周豬價呈現振蕩走勢,根據以往下行周期收儲計劃來看,通常經歷多次收儲后,現貨價格會出現一定提振。
據徽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尉秀介紹,3月3日第一批第1次收儲掛牌競價交易1.94萬噸的工作已完成,成交均價19135元/噸,在不計算物流費的情況下,按號肉換算成毛豬在12.5—13.0元/公斤,按白條價格換算成毛豬在14.0—14.5元/公斤。而本周全國生豬價格整體調整幅度有限,在0.1元/公斤,出欄周均價12.28元/公斤,周漲幅1.57%,同比回落55.78%。
“社會豬場在收儲效果不佳后或減弱等價情緒,當前處于季節性消費淡季,國家及企業儲備或額外增加市場需求,但需求面抬升幅度一般,目前整體供應較足,行情仍弱,總體上本輪收儲帶來的市場情緒不佳,遠不及上一年的最后一輪收儲(2021年國慶后)。”尉秀說。
“收儲數量基本在市場預期內,由于較難從根本上扭轉供需形勢,因此收儲對市場的穩定作用更多體現在心理層面,實質影響有限,需要提防收儲后如果價格依舊難有起色,養殖端悲觀預期再起導致的供應再度涌出。”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表示。
“如何更好保障生豬平穩供應,不斷提質增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中面臨的兩大挑戰。”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提交的議案中如此表示。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
就此,劉漢元提出,“豬糧安天下”,規模化、科學化、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養殖是保障生豬自身供給持續平穩的關鍵,也是平抑豬周期、防止生豬產業大起大落的轉型升級方向,更是減少社會財富損失、保障豬肉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
劉漢元表示,“規模化、科學化、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養殖”是保障生豬供給平穩的關鍵。
首先,建議進一步規范生豬市場秩序,優化疫病防控,降低環境中非洲豬瘟病毒密度,阻斷病毒傳播,營造安全健康的養殖大環境。推動區域聯防聯控工作,重點清理可能存在環保隱患的小豬場,提倡規模化養殖企業推行合作養殖。優化過去一旦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就對地方追責的不盡合理機制,重點調整到查處瞞報漏報行為,要求應報盡報;取消非洲豬瘟補助資金由中央、省級和縣級財政共同承擔的政策,由中央財政全額補貼,確保妥善應對處理這一嚴重影響人民食品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并保護地方發展養豬業的積極性。嚴防疫病豬只流入市場,嚴厲打擊違法投毒、販賣疫病豬肉、走私豬肉行為。對車輛消毒和運輸采取嚴格管控,設置生豬運輸車輛集中洗消中心,實行定點清洗消毒。
其次,建議鼓勵加大豬育種、養殖技術和工藝投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養殖效率,推動養豬行業做大做強。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在育種方面加大投入,提高養殖效率,降低養殖成本,節約社會資源。鼓勵企業加大養豬設施設備升級投入,將數字化、智能化養殖設備列入農機購置補貼,既節約資源,提升豬肉質量,還可以實現環境友好、降低碳排放。
另外,建議引導豬產業一體化發展,保障豬肉食品安全。鼓勵生豬養殖企業或屠宰企業打通產業鏈,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通過稅收減免等政策引導,實現豬肉全程可追溯。清理整頓“三證”不全、質量檢測不達標的生豬屠宰點,嚴厲打擊屠宰環節注水注藥、屠宰病死豬等違法行為,最大限度保障屠宰安全。引導推行豬肉制品全程冷鏈運輸,保障肉品從屠宰到餐桌全程質好味鮮。
一周熱點
- 2022-02-28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泰國母豬損失60%
- 2022-01-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47,800噸玉米
- 2022-01-24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傳言中國采購,地緣政治緊張,飼糧價格走高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 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好消息不斷,玉米大跌的幾率越來越小了,為啥?
- 2022-01-24節前玉米大局已定 節后供需雙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