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豬生產 的“兩個穩定”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3-10
從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到今年的“兩個穩定”,我國生豬生產已經實現從此前的基礎產能不足到眼下基礎產能基本穩定的轉變;同時,農業農村部也在去年9月推出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生豬產能調控機制初步確立,穩定生豬生產的一攬子長效性支持政策基本到位。應當說,這個轉變的實現和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需要加倍珍惜和鞏固。也正因為如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格外重視生豬生產的“兩個穩定”。
“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 近期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今年全年生豬生產確立了“兩個穩定”的政策基調,“兩個穩定”也是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穩定生豬生產”六字精神的進一步細化和明確。
從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到今年的“兩個穩定”,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生豬生產已經實現從此前的基礎產能不足到眼下基礎產能基本穩定的轉變;同時,農業農村部也在去年9月推出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生豬產能調控機制初步確立,穩定生豬生產的一攬子長效性支持政策基本到位。應當說,這個轉變的實現和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需要加倍珍惜和鞏固。也正因為如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格外重視生豬生產的“兩個穩定”。
生豬生產實現“兩個穩定”,是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的需要。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年的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今年2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進一步強調,“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眾所周知,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的保持,離不開物價的總體穩定;物價的總體穩定,離不開生豬生產的平穩運行。由于我國的豬肉產量和豬肉消費量排名世界第一,其他肉類短時間很難替代豬肉在居民消費結構中的地位,同時,根據相關研究,豬肉在CPI中所占權重大概在2%左右,在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中,其權重相對較高,豬肉價格變動對CPI有明顯影響。因此,“兩個穩定”的保持,不僅事關百姓碗里有肉,事關千家萬戶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事關物價的平穩運行。顯然,要保持今年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就應當未雨綢繆,在生豬生產“兩個穩定”上下功夫,做文章,各地各部門應當通過保持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的穩定,穩定養殖戶的政策預期,通過生豬基礎產能的穩定,防止生豬生產大起大落,進而為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營造良好環境。
生豬生產實現“兩個穩定”,是確保生豬產業平穩發展的需要。生豬是我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市場規模近萬億元。生豬產業鏈以生豬養殖業為中心,涉及飼料加工、獸藥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因此,保持“兩個穩定”,對穩定生豬生產、促進生豬產業平穩發展意義重大。2019年,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等影響,我國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生豬產能持續下滑。這其中,能繁母豬存欄量的下降,不僅影響了當年的豬肉供應,也影響了生豬產業的平穩發展。按照生豬生產規律,從母豬懷孕、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需約10個月左右時間。由于基礎產能不足,2019年豬肉供應相對偏緊,價格上漲較快,國內生豬價格從2019年1月1日三元生豬均價11.30元/公斤,一路上漲到2019年12月27日均價33.53元/公斤,暴漲196.73%。養豬賺錢,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的進入,也讓很多鄉村創業者選擇了生豬養殖。雖然這對扭轉生豬存欄不足、擴大生豬產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一哄而上,也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引發生豬生產大起大落。事實上,隨著去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小養殖戶受影響較大。為了維護生豬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中央和一些地方頻頻通過凍豬肉收儲方式,調控市場,防止價格過度下跌挫傷生豬養殖主體的積極性。顯然,實現“兩個穩定”,不僅是生豬產業行穩致遠的需要,也是生豬產業在平穩運行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生豬生產實現“兩個穩定”,是確保脫貧戶增收致富的需要。生豬產業鏈長,圍繞生豬產業鏈創業就業的人數眾多,其中,不少脫貧戶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就是生豬養殖。近年來,雖然我國生豬養殖企業規?;潭炔粩嗵嵘?,生豬養殖行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公司+農戶”的模式逐步成為主流,即便如此,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仍以散養為主,2019年散養戶占比達到總量的4成以上。在一些脫貧地區,對脫貧戶而言,門檻較低、容易就業和創業的渠道仍是生豬養殖。生豬生產如果大起大落,最受影響的往往是小養殖戶,特別是脫貧戶的增收致富。農業農村部不久前制定印發的《“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著力打造生豬、家禽兩個萬億級產業和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飼草四個千億級產業”,生豬作為畜牧獸醫行業十四五規劃中布局的萬億級產業得到重點發展,不僅是為了做大生豬產業,確保穩產保供,也是為包括脫貧戶在內的鄉村就業和創業者提供一個相對容易進入的領域。當然,“十四五”期間小養殖戶的生豬養殖將跟以往有很大不同,不僅適度規模經營是方向,而且龍頭企業也將與中小養殖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帶動中小養殖戶專業化生產,幫助小養殖戶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小養殖戶的增收致富。但不管如何,“兩個穩定”都是脫貧戶增收致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來源:金融時報
上一篇 | 2022年豬肉首輪收儲落地 救市之舉影響如何?
下一篇 | 為何生豬產能去化速度加快價格卻仍不見起色?
一周熱點
- 2022-06-24重磅!農業農村部審議并原則通過《生豬產能調控工作考核方案》
- 2022-06-23我國修法對特定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合格證明材料作出相應銜接性規定
- 2022-06-23糧增價穩人心定 我國小麥豐收意義重大
- 2022-06-23豆粕價格開始走跌 飼料為啥還要漲?
- 2022-06-23飼料行業壓力倍增 六條建議破解難題
- 2022-06-22中國生豬產業分析
- 2022-06-222022年我國“大糧倉”大豆玉米生長情況如何?
- 2022-06-222022年5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2-06-22農民日報仲農平文章:中國糧食自信從哪里來
- 2022-06-21會議啟動通知|2022(第十八屆)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高層論壇將于7月13-15號在重慶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