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價差縮小 市場“冰火兩重天” 產能分化讓生豬行業有望再度“回春”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3-31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生豬市場體量大,產業鏈涉及企業廣,供需端的變化也更為復雜。今年一季度,市場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受到各方關注。截至3月27日,生豬養殖企業已陸續公布2月生豬銷售數據。在整體價格下行背景中,各大豬企的出欄量也出現了明顯分化,尤其是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唐人神等生豬頭部企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態勢。結合豬周期經濟概念來分析,今年上半年將是我國生豬行業進一步釋放產能的階段,度過此次“寒冬”之后,生豬行業有望再度“回春”。
南北生豬價差縮小
自生豬產能恢復以來,南方生豬擴養進程日益加大,當前南方整體生豬產能供應寬松,南北價差縮小,局部區域出現南豬北調現象,這是多年生豬調運行業以來出現的少有現象。而南北價差縮小,尤其是西南市場豬價基本與東北、華北市場持平,以往的北豬南下盛況或難以呈現。
從近日各大市場豬價情況可以看出,西南市場豬價基本與華北、華東市場基本持平,豬價在11.00-12.50元/公斤,其中低價區域為黑龍江和云南,均價分別為11.16元/公斤、11.30元/公斤,處于中國版圖的斜對角方向。云南豬價低主要在于2020年-2021年產能快速擴張,再疊加當地紫外線強,對于非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道天然的保護層,致使生豬產能增速迅猛,處于產能釋放階段,豬價處于全國低價區。從區域性調運方向來說,當前西南區域調往地主要為華東、華南等高價區域,部分生豬也可調往山東、河南等地,呈現南豬北調現象。
據Mysteel農產品數據顯示,西南市場主要包含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華東市場為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華南市場為廣東、廣西。當前西南市場生豬均價為11.92元/公斤,華東市場為12.72元/公斤,華南市場為12.56元/公斤,西南-華東和西南-華南價差均為-0.80元/公斤。從價差表現形式來看,2021年8月份倒掛現象較為嚴重,西南區域豬外調現象較為頻繁,目前價差仍處于倒掛現象,在一定程度縮小的概率較大。正常來說,華東-西南價差基數為1.20元/公斤,西南-華南價差基數為1.01元/公斤;同時調運系數=價差值-價差基數,調運系數小于或等于0則表示無價差優勢,因此西南-華東和西南-華南調運系數分別為-0.40和-0.21,調運壓力依舊較大,基本以省內消化為主,個別低價區或存在一定的調運條件,致使當前生豬消化區域多以內部消化為主,而供大于求,致使豬價易跌難漲。
在國際環境緊張局勢下,飼料原料價格一路飛揚,持續性上漲。當前全國玉米現貨價格為2802元/噸,豆粕均價為4991元/噸,分別對應的是2.8元/公斤、5.0元/公斤。眾所周知,玉米及豆粕作為豬飼料主要原料,當前飼料費用為1100元/頭左右,較春節前上漲150元/頭左右,漲幅為11.23%,而自繁自養總成本從節前的1825.89元/頭上漲至2000元/頭左右,其成本抬升基本可以確定為因飼料價格上漲而上漲,飼料費用占比也因此由年前的50.71%上漲至53.36%。飼料價格上漲對于南方低豬價時期的豬企來說影響非常關鍵,在一定程度上或加速生豬產能淘汰,影響補欄積極性。
新一輪豬周期已被拉長
生豬供需端的失衡,直接影響到了價格體系。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我國多地出現疫情反彈,豬肉終端消費市場大受影響。尤其是酒店、餐飲、旅游等集中性豬肉消費需求減少,這直接導致豬肉市場價格持續下跌。截至3月中旬,我國生豬市場均價僅為5.9元/斤。結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1-2月,我國豬肉價格同比下降42%。出欄量與上游私聊價格繼續增長,供需失衡態勢持續擴大,這就導致生豬養殖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豬周期也被迫拉成。
從整體來看,我國的生豬產業結構近年來一直在優化。不過,在產業規?;讲粩嗵嵘耐瑫r,產能去化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盡管為了穩定市場,我國進行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比如推出了凍豬肉收儲政策,但這對于提振市場并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短期來看,豬肉價格下行趨勢依然存在,各大豬企也必須面臨陣痛。但這種下行趨勢并不會一直存在,預計會在二季度迎來生豬價格“筑底”階段,這也將成為新一輪豬周期的起點。
從整個豬肉供應市場來看,各大豬企和養殖戶為了減少成本壓力,保證養殖利潤,必然還會繼續加大生豬提前出欄力度,這就會導致投入市場的生豬出欄均重下滑,單體豬肉供應量并不會過度增長。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壓力依然存在,隨著進口與凍品豬肉庫存量持續下降,國家為了穩定生豬產能、市價,保障菜籃子工程,必然會針對新一輪豬周期為養殖戶和豬企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梢灶A見,雖然新一輪豬周期被拉長,但豬價重必然會逐步上移。
多方面穩定生產信心
今年春節之后,地方及中央儲備已經多次開展凍豬肉收儲工作,其中中央儲備分別在3月4日及10日進行了兩次凍豬肉收儲競價操作。同時,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年內第三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各地加快收儲。
值得一提的是,大商所生豬期貨推出以后,為生豬企業發現市場價格和規避現貨市場價格風險發揮著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企業通過生豬期貨鎖定養殖利潤,擴大養殖規模;同時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飼料原料采購,提前建立原料戰略庫存,降低和鎖定原料成本采購價格,確保企業穩定經營。
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國金表示,中糧集團一直高度關注生豬期貨的推出和運行。自2021年生豬期貨推出后,中糧家佳康就根據自身養殖情況積極參與,通過賣出套保規避經營風險,是參與生豬期貨的直接受益者。
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表示,我國生豬行業長期以來缺乏引導市場發展的價格發現機制,2021年生豬期貨的推出為包括生產者和貿易者在內的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管理風險的新渠道。
“生豬期貨上市后,與豆粕、玉米期貨和期權等為我們提供了涵蓋全產業鏈的價格管理風險工具體系。”德康農牧副總裁胡偉介紹,該集團是大連商品交易所首批生豬產融基地,憑借這一優勢,該集團去年減少了不少損失。
頭部企業蓄力劍指下半年
在當下的行業“寒冬”中,各大頭部豬企業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為了為下半年市場回暖蓄足馬力。從2月份主要企業公布的銷售數據來看,頭部豬企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一“增”一“減”對比明顯。
其中,2月份生豬出欄量同比保持正增長的企業包括溫氏股份、新希望、傲農生物、中糧家佳康、大北農等,增速最搶眼的就是出欄量高達106.9萬頭的溫氏股份,其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14.4%。按照溫氏股份的官方介紹,2月份企業投苗和生產兩大環節都投入很大,這也屬于企業的產能正常釋放。
與溫氏股份等企業相比,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天康股份等2月生豬出欄量紛紛出現“負增長”,其中正邦科技同比下滑幅度高達33.6%。其官方解讀沒有任何意外,主要談及的兩大因素就是淡季市場需求量降低以及企業產能調整。總體來說,隨著生豬低價位趨勢繼續保持,一季度尾聲階段到二季度初期,豬企的行業分化還會繼續加深。對于一些資金流充裕、融資渠道通暢的頭部豬企來說,它們的市場抗壓能力更強,依然可以繼續穩步擴充產能。特別是像溫氏股份這類產業鏈成熟的企業而言,可以憑借存欄增速快、控本能力強的優勢,破解豬周期被拉長的困局,以跨周期能力提前布局,為新一輪市場回暖夯實基礎。
總體來說,未來市場生豬價格能否出現反轉,其根本還是取決于行業產能去化的幅度。從今年上市豬企的出欄量來看,前高后低的走勢格局已經基本確定。經歷了上半年產能釋放階段,克服了豬價低迷、成本上漲、企業虧損的的考驗,生豬市場還會再度回春,為各個企業帶來一個彌足珍貴的“回本期”??梢灶A見,2022年下半年,也將成為各大頭部豬企最關鍵的布局期。
來源:中國證券報、覽富財經網、上海鋼聯農產品網
下一篇 | 注意!養殖業保險4月起將發生這些變化
一周熱點
- 2022-04-15養殖業少“吃”豆粕行不行?
- 2022-04-15豬周期拉長 生豬短線有反彈機會
- 2022-04-15全國統一式樣《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公布
- 2022-04-14短期內供應偏緊格局難改 菜粕高位運行
- 2022-04-14中國3月下半月豆粕進口實際裝船5640.80噸,同比上升30.67%
- 2022-04-14海關總署:中國一季度進口大豆2028萬噸
- 2022-04-14國家級制種基地增加到216個 “十四五”末供種保障能力將提高到80%
- 2022-04-13生豬期貨創歷史新低 養殖處于中度虧損
- 2022-04-13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畜禽糞污貯存池、農村沼氣設施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 2022-04-12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部署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