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用“豬料比”評估養殖利潤或更科學?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5-26
長期以來,生豬預警數據的核心指標是豬糧比價。所謂豬糧比價是指生豬出場價格與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批發價格的比值。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最新修訂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豬糧比從過去的6∶1盈虧平衡點調整為5.5∶1~5.8∶1的區間設置。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情況變化及時完善調控預案,能夠增強市場調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對于緩解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促進生豬生產平穩發展,保障市場供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預案的出臺,在業內掀起巨大漣漪,除了區間設置這一亮點外,新預案的出臺時間,正遇上豬價和玉米價格均在大幅波動這一罕見現象。今天的豬糧比,是用今天的豬價與玉米價格作為參考對象,可生豬是有飼養周期的,只用“今天”的數據并不能說明問題。另外,過去幾年,豆粕的價格波動加大,蛋白原料在飼料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而玉米價格也受國家政策調控的影響,因此,單純使用玉米價格來評估生豬養殖利潤,失真度偏大,同時,隨著中小散戶使用全價料比例的增加,“豬糧比”這一定義存在的意義將逐步被弱化。
另外,生豬生產還面臨疫病、自然災害和市場等多重風險,具有較強的周期性波動特點,用豬糧比衡量養豬盈虧應因時而異。
“豬糧比”這個概念始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我國養殖戶中散養戶居多,養豬成本以玉米為主,因此,豬糧比在當時是符合時宜的。但隨著國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快速發展,養豬生產與當時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工業飼料的普遍應用降低了玉米在飼料中的重要性。顯然,“豬糧比”這一指標已不再適合當今的養豬業。因此,這個量化指標需要與時俱進,“豬料比”或更適合當前的生豬生產狀況,能更準確地判斷生豬市場情況,更好地指導生豬生產健康發展。
上一篇 | 第9批中央豬肉收儲來了!
下一篇 | 暫無
一周熱點
- 2022-05-26豆粕期貨出現沖高回落走勢 但回調幅度有限
- 2022-05-25東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龐玉紅一行蒞臨大北農食品集團交流座談
- 2022-05-25中國海關總署已和巴西簽署進口巴西玉米的質檢協議
- 2022-05-25養殖場青貯飼料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 2022-05-24廣州實施生豬應急財政補貼 每頭生豬補貼200元
- 2022-05-24中央再撥100億,補貼種糧農民
- 2022-05-24小麥庫存只夠十周!全球糧食危機逼近
- 2022-05-244月份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數量環比激增120%
- 2022-05-23全球糧食危機突現!飼料和豬雞牛肉可能要猛漲?
- 2022-05-232022年4月份山東飼料行業信息